商務部:中國補貼政策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不存在所規定的禁止性補貼

新京報訊 5月30日,商務部舉行新聞發佈會,新聞發言人何亞東介紹近期商務領域重點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記者提問:近日,七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發表公報,指責中國所謂“非市場政策和做法”,提出將監測所謂“產能過剩”的負面影響,並考慮採取措施確保公平競爭環境。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何亞東:近一段時間,一些國家在炒作“中國產能過剩”的同時,變換花樣翻炒所謂“中國非市場政策和做法”。這是典型的“雙標”,本質是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必然破壞真正的公平競爭,破壞國際經濟秩序。

一些國家指責中國通過政府補貼“打造不公平競爭優勢”,造成“市場扭曲”,這完全是歪曲事實。中國補貼政策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不存在世貿組織所規定的禁止性補貼,中國產品性價比高、競爭力強,是充分市場競爭的結果,而不是靠政府補貼。中國持續打造公平競爭的開放市場,新能源產業、平臺經濟、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頭部企業主要都是民營企業;2023年中國進出口的三成由外資企業實現。

反觀一些指責中國的國家,近年來濫用不公平、非市場手段,實施大量違規的關稅措施、歧視性補貼政策、針對性投資限制、無底線單邊制裁,打造排他性“小圈子”,嚴重破壞公平競爭。真正的公平競爭,應當是自己努力跑得更快,而非想方設法絆倒別人;應當是開放合作、平等互利,而非封閉排他、拉幫結派;應當是遵守已形成國際共識的規則,而非隨意破壞和篡改規則。

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中國始終堅持在真正的公平競爭原則下,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進步,實現攜手共進、共同發展。

編輯 劉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