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Q1獲利雙成長 電子代工、金控表現亮麗

上市櫃公司今年第1季財報出爐。聯合報系資料照

上市櫃公司今年第1季財報出爐。受惠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貶值、金融股回暖、航運股超標等利多助威,合計單季稅後純益達8,738.6億元,季增34.1%、年增45.3%,居歷年同期第三高水準,表現優於原先預期。

綜合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羣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等名師看法,電子產業第1季本業獲利普遍低於預期,所幸下游組裝代工廠等外銷股匯兌收益挹注,加上大型金控、貨櫃三雄獲利大幅回升或轉虧爲盈,是整體獲利繳出亮麗成績單的主因。

展望後市,雖然製造業結束庫存調整,並啓動新一波回補週期,但訂單復甦情況參差不齊,這由臺積電先前調降今年半導體產業預測,並釋出智慧手機、個人電腦、汽車等非人工智慧(AI)應用低於預期可見一斑,第2季、第3季仍難逃淡季效應,獲利動能恐轉弱。

至昨(15)日傍晚,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統計,不含14家金控在內,除廷鑫、昶虹兩家上市公司,以及牧東等一家上櫃公司無法如期出具財報外,其餘均已完成申報作業。

根據CMoney彙整已申報公司財報,並加計14家金控公司自結獲利數字,第1季上市櫃公司稅後純益達8,738.6億元,季增34.1%、年增45.3%,遠優於法人原先預期年增二成出頭,僅次於2022年第1季的1.16兆元、2021年第1季9,844.17億元,爲歷來同期第三高紀錄。

臺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分析,以個別族羣來看,第1季獲利年增率前三大分別爲:零售、運輸、IC通路,轉虧爲盈有功率放大器及觸控;單季獲利季增率前三大依序爲:發光二極體、金融、運輸,由虧轉盈有零售及觸控。

統計第1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創新高家數爲52家,低於前一季的63家,但高於去年同期的30家,指標性公司包括緯穎(6669)、世芯-KY、嘉澤、力旺、富世達、材料-KY、山富、五福、漢來美食、東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