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櫃Q1獲利 奪同期季軍

上市櫃首季獲利年增前三大族羣爲零售的251.92%、運輸的199.12%,以及IC通路115.29%,年增均翻倍。圖/本報資料照片

上市櫃2024年首季獲利表現

春燕現蹤!上市櫃公司今年首季獲利開出8,737.69億元好彩頭,季增34.13%、年增45.37%,創歷年同期第三高。法人分析第二季雖傳統電子淡季,但產業景氣復甦動能延續,加上AI貢獻發酵,單季獲利有望進一步墊高。

上市櫃公司首季財報15日截止公告,加計金控自結獲利數字共8,737.69億元,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資料顯示,除廷鑫、昶虹、牧東三家無法如期出具財務報告,以及金控公司可以延至5月30日公告,其他均已完成申報作業。

受惠臺積電、聯發科、長榮、廣達等大型指標股營運動能優於去年同期,加上匯兌收益挹注,帶動上市櫃首季稅後交雙增佳績,扭轉去年來高通膨導致獲利衰退困境,上市櫃今年首季獲利改寫同期第三高。

上市櫃首季獲利年增前三大族羣爲零售的251.92%、運輸的199.12%,以及IC通路115.29%,年增均翻倍,且觸控、PA族羣首季由虧轉盈,營運動能轉佳;單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創高家數45家。

若是以絕對金額來看,不含金控,首季獲利達百億以上規模有臺積電、聯發科、鴻海、長榮、廣達及聯電六家,共賺3,189.35億元,約佔上市櫃整體獲利36.23%。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說,基於電子庫存調整告段落,AI、手機等需求加速成長,反映在臺灣出口表現,將推升今年全體獲利重返3.5兆元之上,助臺股上演「有績之彈」。

展望後市,臺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觀察大型龍頭股近期營收表現,以及法說釋出最新看法,AI應用是長期趨勢,臺系仍扮要角,考量處於相對淡季因素,看好上市櫃第二季獲利比首季微幅成長。

就產業面,第二季進入南美穀物運輸旺季,大型散裝輪需求強並將外溢至中小型船舶,運價將同步上漲。輝達GB200下半年將出貨,將催化水冷散熱滲透率加速提升,散熱廠下半年將大舉擴產因應,臺系供應鏈可續受惠。

另AI與HPC等新興應用需求浮現,預期今年半導體產業回正常軌道,長期看好5G、電動車趨勢,帶動裝置內半導體含量成長,有利上下游業績表現。

(相關新聞見A2、A3、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