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臺灣高科技產業的隱憂(王中強)
面對大陸各面向的產業崛起及各國間開始盛行的保護主義,臺灣應該要抓緊時機、抓對時機,把握自己的優勢,並不斷創新。(圖/達志影像)
2021年第一季,蘋果公司發佈了最新一期的供應商責任報告書,並公開其在2020年的全球前200大蘋果供應鏈廠商,在此之前,臺灣的公司一直是蘋果的最大合作伙伴,很多新股民在不知買哪檔股票時,可能還會有不少人建議他們買所謂的「蘋概股」,足見蘋果供應商生態鏈對臺灣經濟與科技產業的影響力,但隨着大陸的發展與崛起,臺灣在蘋果公司寫下的冠軍記錄,在2020年首次被大陸超越,其以51家陸資企業的數量力克臺灣的48家臺資供應商。
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臺灣有9家公司上榜,其中又有6家屬於電子代工企業,是臺灣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總體而言,臺灣9家公司這當量放在大陸的各省級行政區中,與上海並列第三,僅次於北京的55家和廣東的14家,臺灣這成績看起來十分亮眼,但大陸總共竟有高達117家企業入500強名單,若再加上香港入列的7家公司,大陸和香港的總和更是首次超越美國的121家上榜數,這些客觀的數據,其實都是對臺灣有利的警惕,需要我們謹慎策略,想好日後臺灣這些科技產業該怎麼經營,在大陸企業的崛起時,如何應用自身優勢在世界找到自己的立足點。
因爲自己本身就是從事和半導體產業相關的工作,加上碩士也常會對這類公司進行調研,以方便做論文的修撰,個人發現臺灣的科技公司存在幾點隱憂,這些問題在短時間內或許不會顯得明顯,但是隨着時間拉長,臺灣的競爭優勢將可能被不斷消磨。
除了少部分半導體產業正在往工業4.0的方向佈局,開始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做智能倉儲和智能製造外,臺灣大部分科技產業自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停留在工業3.0的進程,目前大陸已有不少高科技公司已經在做工業4.0的項目,甚至連老乾媽拌醬、3D打印這類技術性要求較低的公司,都已做到關燈工廠和無人工廠的目標。之前去廣東參訪一家鐳射鵰刻公司,整個工廠儼然就是個無人車間,打開燈,一排排設備映入眼簾,完全看不到工廠盡頭,只有大量鐳射打印的機臺作動聲音。大規模生產加上低勞力成本的策略是臺灣在亞洲四小龍時期的優勢,但是面對體量更大的大陸,臺灣的優勢不再,只有進行產業升級以降低生產成本,才能讓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德國和日本都有大量所謂隱形冠軍企業,這些公司並非像美國的蘋果與亞馬遜,或是大陸的華爲與騰訊這樣遠近馳名、這樣家大業大,這些隱形冠軍企業也不是什麼獨角獸新創,十年內能夠將自己打造成市值破十億美金的公司。他們或許不起眼,也沒有大量的營收,但是他們手上卻握有能夠影響相關產業最關鍵的技術,就以半導體產業爲例,主導晶片關鍵尺寸大小的重要生產設備——光刻機,其最關鍵的鏡頭就是德國蔡司這家公司製造的,在奈米甚至埃米的尺度上,對於鏡面曲率半徑的範圍要求就非常高,而目前世界上也就只有蔡司能夠將加工的製程做到滿足這樣的需求。
光刻膠是影響晶圓良率的一大關鍵,使用劣質的光刻膠,則顯影的成像效果將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後續的刻蝕製程都會遭到連累,所以光刻膠的品質也是非常重要,而全世界光刻膠做最好的公司,就是日本的信越化學。在電子信息產業裡面,臺灣有許多市佔率世界第一的電子廠,比如:做PCBA的臻鼎、電子零組件代工的鴻海,以及晶片封測的日月光等,這些公司都是臺灣之光,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風險,如果公司沒有掌握住關鍵技術與高價值專利,那麼該公司的高市佔率就很容易被取代。
以大陸的立訊精密爲例,這幾年就從鴻海手上搶到價值數億元的蘋果訂單;大陸的天水、長電等封測廠也在不斷擴充自己的封測產能,這對於日月光、京元電這樣的臺灣封測廠也是一種變相擠兌,大陸若完成封測產業自給自足,就意味臺灣將失去這樣的大餅,失去業內龍頭的寶座,是故像臺積電這樣,掌握大量高價值專利和製造技術,纔是臺灣科技業永遠昌盛的方法。
面對大陸各面向的產業崛起及各國間開始盛行的保護主義,臺灣應該要抓緊時機、抓對時機,把握自己的優勢,並不斷創新,就像1980年代臺灣半導體因爲押對賭注,將所有的資源關注在CMOS技術的研發上,才讓臺灣擁有現在的半導體光景,希望臺灣能夠在未來再創一個高科技製造業奇蹟,再打造另一個「臺積電」神話。(作者爲大陸半導體業臺籍員工)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