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賴清德的「臺獨」已完成?(李林傑)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以「臺灣是名爲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迴應記者提問,並特別強調「沒有所謂的獨立路徑」。(羅浚濱攝)

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自稱「務實臺獨工作者」,人稱「臺獨金孫」,但接受美國彭博社專訪,突然改口以「臺灣是名爲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迴應記者「正式獨立」的提問,並特別強調「沒有所謂的獨立路徑」。

具體言之,賴清德在專訪中提出一套看似邏輯自洽的三段論證。首先,論證的大前提爲「臺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小前提則是「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得出結論是:因爲「臺灣現在的名字、憲法上的名字就是中華民國」,則「臺灣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沒有宣佈獨立的必要。」臺獨從此畢其功於一役,掛上了「中華民國」的帽子,也就沒有記者一再追問所謂「正式獨立」的問題。

在他的論證中臺獨已經是完成式,自然沒有所謂的路徑圖,臺獨便「借殼上市」,則此時的「中華民國」由於不承認「兩岸同屬一中」,對大陸政府來說是無意義的,對大陸人民來說是惡性質的,而對中華民族來說,即是必須加以除去之歷史進程中的絆腳石而已。「臺獨」失敗了,法理獨立已然不可行,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便退縮到所謂「中華民國」帽子中,但卻又搞臭了「中華民國」,搞砸了「兩岸緩衝」,最後或許連同被搞臭的「中華民國」符號,於「兩岸緩衝」空間已無餘地之際,一起走進歷史進程的垃圾桶。

臺灣人口中的「中華民國」頗爲奇怪:如果臺灣人口中「中華民國」是一種價值信仰概念,那麼它應該在其主張之基本的倫理應然上去體現這種信仰,去發揮其之價值, 去贏得其之信衆,則「臺灣人也是中國人」不亦是常識乎?而如果所謂「中華民國」是一種客觀實務概念,那麼它至少應有嚴謹的議程與表述以符合它之物件,尤其在法理闡釋上科學精準地符合其憲制規定與文字含義,則長期爭論不休的「表述出兩岸適用一國之九二共識」不亦是常識乎?只可惜,事實上臺灣人已然習慣從工具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這個概念,或服務於「獨臺」,或服務於「臺獨」,並且忘身於其中而如魚得水。「中華民國」之根本精神在於「一中」二字,民進黨人士遠遠背離了此基礎,將無聊當有趣,把偏見作正確,使得這四個字亦跟着「臺獨」概念慢慢一同「發黴」,漸漸一併「埋葬」。

事實上大陸領導人亦是以民族主義本位看待與理解臺灣問題,面對稍微正常的此四字,如國民黨時期,基於民族大義運用「九二共識的模糊化」;而面對被搞臭掉的此四字,如民進黨時期,同樣基於民族大義施加「九二共識的清晰」。臺灣人常常抱怨,大陸的「九二共識」之含義在變動,由模糊至清晰,再由清晰至模糊,殊不知此是因臺灣的「中華民國」因藍綠各表,而變來變去在先所致。

賴清德提出來三段論,「臺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以及「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乍一看恍惚間,貌似是爲符合臺灣之事實感受與民衆認知,因此已然被綠營捧作寶,而此說若在臺灣無人能制,則臺灣危矣。

或許可以跳出論述本身,換一個視角去理解與審視賴清德此言:人是意義動物,人之言說亦具有意義性,或是解決問題,或是製造問題,則賴清德之三段論,是能解決兩岸關係之問題否,是想解決兩岸關係之問題否,其實解決是頗爲簡單的,侯友宜一句「合乎憲法之九二共識」即可避免兩岸關係兵兇戰危;亦或是,賴清德此言,是基於政黨利益故意製造兩岸關係的問題罷了。(作者爲四川大學政治學博士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