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春節返臺班機 兩岸應即刻協商

因疫情緊張,廣州、北京等地航班大量取消。(藍孝威攝)

大陸民航局宣佈10月底執行冬春航班計劃後,兩岸預定安排大陸33航點、臺灣4航點,每週則共計676班航班,各界無不期待兩岸航點能夠逐步恢復到疫情前,然而導因於複雜的兩岸政治因素和大陸疫情升溫防疫考量,至今來往兩岸依然一票難求,近百萬在大陸的臺灣人不僅返臺投票已然無望,緊接着而來的農曆春節返鄉之路也寸步難行。

兩岸在簽署《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與《海峽兩岸空運協議》後,2008年啓動包機直航,隔年發展爲定期航班至今,雙邊已開放合計71個空運客運直航航點,每週往返航班表定達到890班。然而,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2月10日臺灣宣佈大幅度縮減航班,大陸也基於防疫政策暫停多數航點;根據交通部報告顯示,前兩年國際及兩岸航線客運量分別僅有2019年15%與2%,兩岸直飛航點也限縮爲北京、廈門、上海、成都4個機場。臺商、臺干與臺生密集的上海,即使10月下旬陸籍航空宣佈上海-臺北線部分復航、長榮與華航增班後,執飛率也僅有疫情前的2.94%,加上往返隔離等成本因素,兩岸各方面的交流往來幾乎形同中斷。

兩岸交流的停滯與萎縮,固然有不可抗力的疫情干擾,意識型態與地緣政治等因素,仍是兩岸衝突的主要因素,也因此大陸全國臺企聯11月發出聲明稿,疾呼「兩岸關係日益走到危險的邊緣,臺灣經濟社會也受到嚴重影響」,呼籲臺商踊躍返臺行使公民投票權。然而根據《戶籍法》規定,出境兩年以上應進行遷出登記,投票權方面則必須提前4個月返臺恢復戶籍才能取得,而內政部近幾月曾表示臺灣已接近44萬人離境超過兩年,換言之即使回臺也無法行使投票權,面對兩岸官方對於航班航點的協商停滯不前,本次選舉返鄉投票早已缺乏實質意義。

中共二十大後國際客運航班開始逐步復飛,兩岸航線則因於上述關係未見改善,對此全國商業總會主席賴正鎰呼籲兩岸恢復交流與航點,臺企聯發言人孫德聰也提出建議小三通與江浙一帶航點恢復,然而觀察兩岸依舊停留在隔空喊話的階段;此點從大陸提出冬春航季航班計劃以後,陸委會表示尚需兩岸溝通協商與評估、交通部迴應傾向維持現狀等,皆可得知政府目前仍無積極意願展開對話與協商。大陸對外防疫政策已逐步進行滾動性調整,本週宣佈「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積極重返國際航空市場,入境隔離天數的降低與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也釋放積極走向開放的訊號,隨後大灣區航空亦宣告12月開始首航香港-臺北航線,因此在陸臺灣人羣組皆開始熱議明年春節的返臺航班,對於航點與航班的恢復請願浪潮已達前所未有的高度。

返鄉回臺,本該是人民的基本權利,兩岸政治歧見與紛爭實不該更無權阻斷普羅大衆殷切期盼回家的心。眼下明年大陸春節返鄉班機,已然成爲赴陸臺人急迫關切的議題,而陸委會日前既然表示「過年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小三通的開放、直航航點的恢復和春節專案包機則必須儘速與大陸方面展開協商,同時年底前敲定與公佈具體日期與時間,纔有可能妥善安排返程與訂購機票。臺灣人是否能夠順利回家過年團圓,誠然只在海峽兩岸的一念之間。(作者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臺灣青年聯合會副秘書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