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齡後要不要午睡,醫生提醒:50歲以後,牢記午睡“三不要”

慢性病本就與年紀一損俱損,研究再發重磅,這午睡到底還能不能對老年人打開大門?

午休折壽說?

天氣升溫,午睡佳節,上班族沒時間睡,老年人不敢睡,事出一則消息,英國有研究人員證實,白天睡覺一個小時及以上的英國成年人,早死提高概率將近三分之一。

忙碌一輩子好不容易捱到退休,睡個午覺卻面臨“早死”風險,老年人有些戰戰兢兢,那麼,睡午覺真的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就事論事的說,英國有午睡習慣的人很少,得出的結論在中國不具有“適用性”,且該國也有睡眠研究中心的教授證實,午睡不僅不會加速患有嚴重肺病人羣的死亡,還會幫助延緩他們的壽命。

跳出英國人的理論,在中國,國人是有午睡習慣的,中午適當小憩一會,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按照目前的作息,除去晚上睡眠的時間,人的活動時長高達18個小時,中間若沒有一定休息,猝死概率是會大大增加的。

很多有午睡習慣的地區都有冠心病發病率低的反饋,這是因爲,午睡能讓心血管系統舒緩,降低人體的緊張度,“健康充電半小時,活力滿滿一下午”。

但還要肯定的一件事,在錯誤的午睡很有可能會加速大腦的衰老,增加患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不過要注意,構成雙向關係的是錯誤的午睡與阿爾茨海默症。

根據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項要求,午睡超過1個小時的人,患阿爾茨海默症的風險會隨即增加40%,針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定向調查,也發現他們確實存在午睡時間長的問題,時間大概在普通人的三倍。

因而對5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這一不要,就是不要睡太久。

午睡時間太長,對精神和身體來說,反倒是一種負累,若想起到“充電”效果,時間最好控制在半個小時以內。

底線被樹立,接下來的這二不要,又會是什麼?

午睡三大“坑”

這二不要,就是不要趴着睡。

睡覺時人體呈放鬆狀態,流經各內臟器官的血流速度就會放慢,大腦的血液灌注也會出現減少的情況,從而發生大腦缺血缺氧的症狀。

且趴着睡的時候,腹部呈擠壓狀態的,不流暢,中午所吃的食物就不會消化,蜷曲的身體,還會影響胃裡空氣的及時排出,連鎖效應就是睡醒後打嗝。

打嗝之外,手麻無力、頭暈眼花都會是不好的症狀。

最後一項不要,就是不要剛吃飽就睡。

吃完飯,胃內有比較多的內容物,身體會派出血液在胃部進行消化,對胃來說,壓力已經是比較大的了,若再睡覺,不管是躺着睡還是趴着睡,都很容易造成胃食管反流,出現反酸或者燒心的症狀。

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吃完飯後最好能先起來活動十分鐘,讓身體稍微消化一下。

需要補充的是,老年人的情況,一定要做好午睡時期的保暖工作,不能因爲感覺午睡的時間比較短,就忽略保暖工作的重要性。

還有,睡醒後不可直接起牀,躺牀上放空一會,再緩緩起身,最好能接一杯溫水喝一喝,就像早上一般喚醒自己的身體,讓其慢慢甦醒,然後再投入工作。

需要承認的是,英國專家的研究雖然因有無午睡習慣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不適通”,但也確實是存在不適宜睡午覺的人羣的。

晚上容易失眠的人算一個,現在很多人普遍都有失眠問題,導致失眠的原因可能是多樣的,但既然已經出現睡眠不夠的情況,白天若是再睡覺,晚上可能就會更加睡不着了。

血壓過低、患有血液循環系統障礙的人也不太適合午睡,對他們來說,午睡很有可能會造成血壓上的波動,不排除發生加重病情的情況。

年齡在64歲以上,體重也不符合健康標準的人,也是不建議午睡的,這是因爲身體在經歷新一輪的休息之後,心跳和血壓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會增加腦中風和心臟病發病的概率。

想要養生,自然就要遵循身體的規律,做到和諧,才能延長壽命,身爲自然睡眠週期的一部分,午休肯定是重要的,只是對上了歲數的老年人來說,一定要多加註意一些,既然休息了,就將價值拉滿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