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蜜月期結束

圖爲上海自貿區核心商務區全景。(CFP)

備受矚目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即將迎來揭牌一週年的紀念日。一方面,官方開始宣傳自貿區運行一年以來的成績。另一方面,自貿區第一年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而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自貿區日常運行的核心人物戴海波近日被免職,更是引發了不少猜測。

大陸總理李克強親赴自貿區打氣助威、今年前8個月自貿區新註冊企業同比增長10.9倍、自貿區3項質監創新制度將全國推廣……打開百度搜尋引擎,除了上述人事異動,關於自貿區的好消息是一個接着一個。上個月底,上海市市長楊雄專門向黨外人士通報了自貿區近一年來的建設情況。楊雄說,自貿區自去年9月底掛牌以來,「建設進展順利、運行有序,總體方案確定的改革任務基本落地,首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正在加快形成,改革效應加快顯現。」楊雄特別強調了自貿區在5個方面的制度創新:「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後監管和加大自主改革。」

首年表現差強人意

上海《文匯報》則集中關注自貿區在金融改革方面的進展。據該報報導,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在日前舉辦的中國銀行家(陸家嘴)高峰論壇上透露,一年來自貿區金融改革的成果具體表現在4大方面。首先是基本形成自貿區金融開放創新的制度體系,金融監管當局支持自貿區建設的政策措施密集推出。其次是積極推進自貿區面向國際市場的金融平臺建設,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和證券交易所均在自貿區搭臺唱戲。第三是探索推出一系列有特色的金融創新案例成果。第四是聚集了一批金融和類金融機構。

不過,一些主流媒體卻指出,作爲大陸最高層欽點的改革開放實驗區,上海自貿區第一年的表現離外界的期待尚有一定距離。《京華時報》就不客氣地指出,自貿區仍需創新完善,包括創新力度有待加強、配套政策尚須完備、市場放開還很有限。《小康》雜誌則指向具體的政策層面:「專家認爲,政策解讀不到位是關鍵。一年來出臺衆多政策,如不深入地說明解讀,對想進入上海自貿區的企業與個人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自貿區內的企業感覺很多事情到執行層面就難以開展下去。」一些大陸網友更是調侃道:「上海自貿區最大的成就是設立了免稅商店和推高了外高橋的房價。」

總結經驗推進創新

「唱衰」上海自貿區的主力是境外媒體。路透中文網就直接吐槽,自貿區「第一年表現令人失望,這不禁讓人對中國有關開放市場的承諾感到擔憂。」該網還援引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的話說:「上海自貿區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推進速度比市場預計的慢很多,特別是金融市場領域」。他最後警告:如果進展過慢,可能會以失敗告終。FT中文網也引用分析人士的觀點認爲,自貿區在放鬆資本管制或利率自由化方面的進展乏善可陳。一位在自貿區負責與中小企業合作貸款業務的銀行業人士的失望之情更是溢於言表:「到目前爲止,多數宣傳都言過其實。真正的改變沒有發生。」

顯而易見,上海自貿區與企業和媒體的蜜月期已經結束。然而,自貿區畢竟在大陸還是一個新鮮事物,況且上海自貿區是一個試驗區。現在要做的是總結上海自貿區一年來的經驗教訓,進一步推進各項制度創新,爲大陸全面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探路。年輕的上海自貿區任重道遠。

(作者爲大陸自由作家、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