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變貴了嗎?
2013年5月,南寧舉辦了一場聽證會,主題是:廣西的大學學費該不該漲價。
與會者包括大學管理人、政府、學生和學生家長,雖然只有幾十個人,但花錢的、收錢的和管錢的基本都到了。經過激烈的討論,大家達成了一致的共識:
是該漲漲了。
1999年大學擴招後,學費連年上漲,國務院在2007年5月不得不下達一份限制令:除國家另有規定外,今後5年各類學校學費、住宿費標準不得高於2006年秋季相關標準。
五年後,自禁令取消的2013年開始,各個省份的大學就陸續開始漲價,這個話題之所以在今年高考結束後受到熱議,是因爲今年迎來了大學漲價高峰,據不完全統計,已有九個省份的多所大學上調了不同比例的大學學費。
家長們的感受是沒錯的,上大學的確越來越貴了。
01不是今年開始貴的
關於大學學費收費標準,中國至今仍在沿用一條鐵律:高等學校學費佔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
“生均教育培養成本”這一指標如何計算,目前沒有公開資料可查。但就各個大學的表態來看,即便漲價後,學費依舊遠低於25%的警戒線。
通常,學生每年繳納的費用分爲學費和雜費兩部分,前者相對限制較多,但構成並不清晰;後者則包括書本費、住宿費在內,基本都是明碼標價。
對於絕大多數大學而言,自2007年限價令以來,基本只上調過一次。但隨着每年總有部分學校調價,全國人均學費從2002年的4720元,一路上漲至2020年的8839元,漲幅達到87%。
雜費的主要構成則是住宿費,一直按照人均面積和人數明碼標價,劃分出了具體等級的收費標準。
當然,由於民辦學校的數據並不透明,各類統計的範圍往往只有“公立院校”。本文的所有數據和討論,也都在“公立院校”這個語境下。
02大學是怎麼賺錢的
大學收入通常分爲這幾個部分:
1、事業收入:主要包含學費和科研收入兩部分,科研收入則以專利授權和項目經費爲代表。
2、財政撥款:這個大家都理解。
3、附屬單位收入:比如校辦企業,最典型的就是清華同方、北大方正。
4、校友捐贈、教育基金等收入。
對於絕大多數學校而言,財政撥款和事業收入是主要收入構成來源,尤其是科研能力相對較弱的院校,就更需要通過學費來彌補,畢竟財政撥款也得看當地政府有沒有錢。
同時,清華附中或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這類企業,也不是一般學校能夠創辦的。與之類似,教育基金的資金來源通常都是校友捐贈,比如清華校友們一年捐140多個億,顯然不是每個大學都能培養出來的。
在各大公立學校披露的報表中,其總收入又被稱爲“經費收入”,中國大學收入從2002年的1.47萬億元,上漲至2022年的14萬億元。
03財政撥款是主力
大學畢竟也算是公益機構,與圖書館、地鐵公交等類似,爲維持其運營財政撥款必不可少。
但不同層次學校之間的撥款額度大相徑庭,也就是說,大學內部的“貧富差距”也是比較尖銳的。
譬如985等高層次大學由於直屬上級單位級別較高,且自身科研教學實力過硬,得到的財政撥款往往較爲穩定且遠高於一般院校,而普通雙非院校能拿多少錢還得看當年地方財政的收支情況。
以湖北省爲例,2021年作爲985的武漢大學僅有5.9萬名在校大學生,但其財政撥款收入爲33億元。
而作爲211的武漢理工大學則擁有近14萬名在校大學生,其撥款僅有21億元。
這種現象並非湖北地區獨有,在福建省也是如此,廈門大學的財政撥款一騎絕塵。
同省份之間的差異,來自於財政對於不同檔次學校的補助力度不同。而同樣檔次的院校,又會由於所在地區不同而產生明顯差異,這與不同地區的財政水平高度相關。
另一方面,拿多少撥款有時也不單看大學的級別,也得看和當地政府的關係。
比如同樣是廣東省985院校中山大學,其經費比雙非的廣州大學還要低,可能是因爲前者屬於“地方和中央”雙重領導,而廣州大學卻是廣東直接管轄,待遇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又比如北郵地屬北京,但經費卻還不如貴州大學,可能是因爲北京的985實在太多,貴州大學確實當地獨苗的緣故。
04第二支柱:事業收入
事業收入包含學費和科研項目撥款、轉讓技術專利共同構成,後者也可以視作一所大學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能力。
因此,事業收入佔比越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學校自身學術能力過硬。比如清華大學的事業收入佔比就一路走高。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復旦大學事業收入佔比逐漸降低,倒不是科研水平不行,而是校辦企業經營有方,賺的錢太多,擠壓了其他類目的佔比。
05來自校友的支持
曾有學者表示:“校友捐贈是對大學的教育成果和是否關愛師生的重要檢驗,已成爲評價大學和檢驗校長執行力的重要標準,也是檢驗一所大學校友商業成就、校友慈善意識和對母校認同度的重要標誌。”
從接受捐贈額排名來看,復旦交大的校友們可能還得再努努力。
另一方面,架不住校友太有錢,其捐贈款項數額過大,學校往往一時間也不知道拿來做什麼,就會成立校友基金並進行理財。
美國大學相對來說走在了前面,普林斯頓大學擁有總額2600多億元的校友基金,其光靠理財收益就足以維持大學的日常支出。
國內清華大學接受捐贈數額歷年霸榜,截至2021年底其基金規模達到168.46億,而且年度回報率爲6.62%,遠超同期公募基金的平均水平。
06隱藏的巨頭:校辦企業
雖說校辦企業收入也是高校收入的來源之一,但學校並不會具體披露其收入,同時學校還會以投資的形式入股企業,這部分收益也未必體現在報表上,比如清華同方、北大方正。
總體而言,我國高校收入來源看似多樣,但科研成果、校友捐款、教育基金、校辦企業其實都只是極少數院校的“特權”。對絕大多數高校來說,其收入都依賴財政撥款和學費。
在財政撥款本就不如頂尖院校的情況下,爲了維持自身運營,可能就只好漲一漲學費了。
[1] 各大學歷年決算公告
[2] 各地方政府歷年政策文件
[3] 中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的理論與實踐 北大教育經濟研究
編輯:李墨天
視覺設計:疏睿
責任編輯:張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