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有個小鎮和縣城同名,知名度和影響力遠遠大於縣城!
在陝西有一個小鎮,它的名稱和目前的縣城同名,但是知名度和影響力,甚至比縣城還要大。
這就是武功鎮。
武功鎮的歷史非常悠久,在上古時代,后稷在今武功鎮鄭家坡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邦國“有邰國”,成爲周民族的先祖。有邰國是商周時期我國陝西地區的一個古老諸侯國。歷史文獻比較少,後來如何就不是很清楚了。秦孝公十二年設郡縣,邰地分爲武功(今眉縣和岐山南部、太白縣東部及周至一帶)、邰(今扶風南部和武功一帶)、美陽(今扶風北部)三縣,屬內史。當時的武功縣並非今天的武功,治所在渭河南今周至、眉縣之間。
東漢永平八年(65年),廢邰縣、周至,其地改屬武功,縣治所由渭河南遷至渭河北原邰縣治所——邰城。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廢武功郡,復武功縣,屬扶風郡。治所由邰城遷至中亭川(今武功鎮)。也就是說,今天的武功鎮,至少已經在這個地面上存在1500年。1961年縣機關搬遷到今天的普集鎮,原來的武功老縣城降級爲一個鎮。也正因爲如此,老武功鎮九街十八巷的格局基本保存了下來。但是很遺憾,這座古鎮整體上已經沒有特別成片的古建築街區了。當然, 作爲一個接近2000年的關中老縣城,歷史文化底蘊非常豐富。今天帶領大家感受一下武功小鎮的人文景觀。
01
后稷教稼臺
武功、楊凌一帶,是關中平原腹地,土質非常優越,適合農業生產。
4000年前,傳說后稷在此教民稼穡,留下了一個教稼臺遺址。
后稷,名棄,其母是有邰氏之女姜嫄。潛心研究農耕技術,開創了農耕文化之先河,教民稼穡,使人類結束了茹毛飲血的遊獵生活。他的事蹟在《山海經》、《詩經》、《史記》當中有詳細的記載。後來建立西周的周王,正是后稷的後代。
02
姜嫄墓
姜嫄是周族始祖后稷之母,有邰氏之女。一說爲帝嚳之妻。傳說姜嫄踩巨人足跡而生下后稷。姜嫄墓在今天武功鎮旁邊的小華山上。
03
蘇武紀念館
蘇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能夠在匈奴居留19年不變節,確實是難能可貴。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爲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蘇武葬於封地--今天的武功鎮。蘇武墓穴東向,背附青山,漆水河自墓前蜿蜒而過,依山傍水,環境優美,“蘇武節碑龍門傳”爲“武功八景”之一。
蘇武紀念館主要建築依次爲仿漢闕門、蘇武牧羊銅像、南北廡廊(廉政歷史文化長廊)、蘇武大殿、南北祭亭、蘇武墓祭臺、墓冢。墓前豎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書《漢典屬國蘇公墓》、武功縣令阮曙書《漢典屬國蘇子卿墓》及民國時期的《重修蘇武墓門碑》等碑石。
04
李世民報本寺塔
報本寺原爲唐高祖李淵別宅,一代帝王唐太宗正是生於此宅。相傳李世民登基後,爲報其母恩,舍宅爲寺,稱作報本寺。寺內有塔,後焚於戰亂。北宋年間重修。每年春季總會飛來一羣胡燕,嬉戲於塔頂周圍,人稱"胡燕朝塔",爲《武功八景》之一。
05
武功城隍廟
城隍作爲古代中國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多由有功於地方民衆的名臣英雄充當,是中國宗教信仰和道教信奉守護城池之神。唐代時,武功城隍神是全國唯一被唐太宗李世民敕封爲“輔德王”的神靈,頭戴王帽,因而武功城隍廟也被稱爲都城隍府,其地位居全國各地城隍廟之首。
武功城隍廟的建築價值也非常高。
不過到明代以後,全國地位比較高的城隍,主要是南京、北京、西安幾座城市,稱作“都城隍廟”。
06
狀元康海墓
科舉考試以來,南方佔據絕對優勢。整個明清陝西也就出現了三名狀元,一個是明朝高陵人的呂涇野、一個是清朝韓城人王傑,還有一個武功人康海。除了這些歷史文化景點以外,武功還有關帝廟、地藏殿等景點。
07新景點--姜嫄水鄉
近些年,隨着旅遊的發展,武功打造了一個“姜嫄水鄉”景區。景區依漆水河而建,旨在將江南風情與關中文化巧妙融合,將其打造成反地域特色旅遊目的地——“關中第一江南”。
主要建築爲徽派建築風格。
姜嫄水鄉一些新增加的娛樂項目。
玻璃迷宮
七彩滑道
空中走鋼索
從西安自駕車到武功鎮,里程不到100公里,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