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青年返鄉創業 農業結合文化旅遊創新經濟 生態養殖樹立典範

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龍亭鎮的優質蛙苗繁育中心。(圖/方偉光)

「文化+農業」、「農業+旅遊」帶頭致富創造農村新經濟。

近年來中國大陸政府將三農(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認定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並以解決好三農(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爲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開始走上農業改革甚至完成脫貧致富的經濟發展目標。

在各地政府大力推動下,掀起了一波鮭魚返鄉的創業潮,這些在外拼搏學習的遊子們,帶着技術及資金返鄉創業,協助家鄉農民引進新的農改技術,成功的將原本的夕陽產業走向市場。其中位於陝西省洋縣華陽鎮小華陽村的徐靖,可算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由於早期大陸城鄉發展落差較大的因素,徐靖也如同村裡許多人一樣,從小立志要走出大山依靠知識改變命運,大學畢業後,便隻身前往經濟較爲發達的沿海城市奮鬥拼搏十餘年,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歷。

時值2018年期間,徐靖收到家鄉政府「返鄉投資」的邀請,出於對家鄉的情感,他沒有絲毫猶豫返鄉創業。積極投入參與了洋縣農業改革的建設,其中規劃用洋縣龍亭田園綜合體當下現有的優質農田,創造出「文化+農業」、「農業+旅遊」的創新模式,設計製作了造紙鼻祖蔡倫塑像和「秦嶺四寶」(朱䴉、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牛)的稻田藝術景觀,受到了各大媒體的爭相報導,成爲了鄉村振興的典範,前後吸引遊客近百萬人次。如今徐靖已擁有文化、貿易、工程、農業等領域相關業務,年產值過億。

荷蛙共生,創新科學養殖成爲陝西洋縣的農業新名片。

日前,在全中國大陸首家規模化荷蛙共生示範專案所在地——陝西省洋縣龍亭鎮荷蛙共養示範基地裡,這種「荷蛙共生」的新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展現一派新景象,百餘畝的稻蛙共生基地裡,牛蛙給稻田提供有機肥,稻田又可以淨化水,農戶在此務工也增加了收入。基地設有牛蛙配對池、產卵池、孵化池、蝌蚪養殖場、變異池、牛蛙集中飼養池,包含了牛蛙生長的全產業鏈,從源頭保證了牛蛙的品質。目前,這裡共吸納了60多名羣衆務工,每人月均增收2000餘元。隨着當地養蛙產業的縱深發展,會帶動更多村民參與其中。徐靖說:荷蛙共生池塘裡的水,經過生態排水槽、沉澱池、過濾壩、曝氣池、過濾壩、淨化池和生態渠,可直接用於水稻灌溉,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零排放」。(資料來源/方偉光)

荷花田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能透過與青蛙共生達到環保節水的功效。(圖/方偉光)

秦嶺以南的水鄉稻田景緻也爲陝南增添南方色彩,陝西漢中市的農改實驗場。(圖/方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