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深圳、香港等地發生海水倒灌,廣東氣溫繼續下降
近日
廣東汕尾陸豐、深圳中英街
廣西北海
香港鯉魚門、城門河等多地
出現海水倒灌現象
據相關部門分析
這一現象與天文大潮有關
廣東汕尾多地
因風暴潮海水倒灌
11月18日晚,廣東汕尾陸豐多地發生海水倒灌,有市民發視頻稱“海龍王做大戲”。
19日,陸豐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倒灌的海水已於當日凌晨退去。該工作人員介紹稱,在當地海水倒灌較少出現,此次是風暴潮所致。“若繼續出現海水倒灌現象,縣、鎮、村三級都會發布應急信息,如有需要會及時轉移人羣。”
同日,陸豐市水務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暫未接到海水倒灌影響居民用水的情況反饋。
據陸豐市官方消息,11月18日21時,陸豐碣石鎮、湖東鎮部分區域發生海水倒灌,部分巷道被淹,積水最深處約0.4米。陸豐市委、市政府組織力量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理險情。
深圳中英街發生海水倒灌
1小時內已恢復正常
11月19日凌晨,有網友發佈視頻稱,位於廣東深圳沿海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中英街附近並未下雨,卻發生海水倒灌引起水浸,出現“一片汪洋”。視頻中顯示,一街區內部已發生水浸,水面漫過腳脖子,有身着應急服裝的人員正在拉起警戒線。
19日,記者從中英街管理局獲悉,受潮水影響,昨晚部分街道發生局部倒灌,但是1個小時內就恢復正常了,附近商鋪沒有受到損失,也沒有人員傷亡。
香港鯉魚門、城門河出現海水倒灌
熱帶氣旋“萬宜”18日迫近香港,加上天文臺大潮及東北季候風多重夾擊,香港多處沿岸較低窪或當風地區出現水浸,大澳、沙頭角途人要涉水而行,有沙頭角居民更拍到水蛇及魚涌上岸;鯉魚門、城門河都出現海水倒灌。
渠務署19日在社交平臺表示,昨晚大澳、鯉魚門及沙頭角的水浸深度最高約爲300毫米,而城門河畔最高的水浸深度約爲500毫米,有關水位與天文臺早前的預測相若。根據天文臺最新評估,最高水位值已經過去,而較早前於低窪處出現的水浸情況亦漸已退卻。
大量海水灌入廣西北海市區
11月19日上午,大量海水灌入廣西北海市區多條街道,引發廣泛關注。南國早報記者從北海市相關部門獲悉,海水倒灌主要因天文大潮所致,當天,北海最高潮位達5.74米,爲1965年以來第二高潮位。
濱海路位於北海市區北部,與大海僅隔着一道防護提。19日上午6時30分,市民徐女士(化姓)起牀送孫女上學,剛推開門,發現路面竟積滿了水。“當時也沒有下雨,但路面的積水還在上漲。”
上午8時許,北海交警部門發佈提醒信息稱,海水灌入海城區濱海路,漫過路面深度10~20釐米,對過往車輛通行造成一定影響,交警已到場進行交通疏導,建議車主們提前繞行。
截至19日上午8時50分,海水下降至正常水位,上述倒灌路面已無積水。當地市政部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海水倒灌並未造成較大影響。
專家:天文大潮致海水倒灌
據悉,海水倒灌是指海水通過地表或地下進入陸地,通常發生在沿海地區或河流入海口,這一現象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地質結構、潮汐、颱風季的強風和暴雨等。
北海海水倒灌是何原因導致?19日中午,自然資源部北海海洋中心觀測預報室主任姜紹材分析說:
北海市沿海地區在大多數年份的農曆五月、十月的初一和十五前後,都會迎來全年最高潮位。週期性的海水漲落,主要是受月球和太陽的引潮力引起,尤其是月球、太陽和地球移動到一條直線上時,都會在未來幾天迎來天文大潮。
11月19日是農曆十月十九,正值“十月大潮”高潮期。“對北海而言,以‘五月大潮’和‘十月大潮’較爲常見。”姜紹材說,此次北海海水倒灌主要爲天文大潮所致。同時,通常情況下冷空氣影響期間廣西沿海以減水爲主,但由於本次冷空氣與南海臺風疊加影響,華南沿海普遍出現不同程度增水並傳播至北部灣,造成多地出現海水漫堤現象。
受冷空氣持續影響
南海北部、中部海域維持大浪到巨浪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南海預報減災中心獲悉,11月19日8時海況報告:受冷空氣和颱風“萬宜”共同影響,未來24小時,南海北部海域將出現巨浪到狂浪區,南海中部海域有大浪到巨浪區,海況惡劣。展望未來五天,受冷空氣持續影響,南海北部、中部海域維持大浪到巨浪。
廣東氣溫還將下降
預計,20日至21日受冷空氣持續補充和降水影響,氣溫還將有所下降,21日達到過程最低,體感寒涼。受颱風“萬宜”減弱後的外圍雲系影響,19日夜間到20日粵西市縣有中到大雨,其餘大部有小雨到中雨。受冷空氣和颱風“萬宜”影響,我省海面有持續大風。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