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日照:用奮進之筆書寫職教發展的奮鬥足跡

本文轉自:人民網-山東頻道

從創建省級品牌專業到創建省級高水平專業羣,再到國家“雙高計劃”高職校、國家中職示範校、國家重點技校,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清晰地記錄着日照職教發展的奮鬥足跡。 透過數據看實力。截至目前,日照現有各類職業院校18所,在校生10.5萬人,設置中職16大類145個專業點,創建省級品牌專業14個、特色化專業5個;高職17大類206個專業點,創建省級高水平專業羣10個、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羣2個;創建國家“雙高計劃”高職校1所、國家中職示範校2所、國家重點技校1所、省中職示範校5所、省規範化中職校6所、省高水平中職校4所,“十四五”期間獲批籌建2所高職院校……日照職教發展,步履鏗鏘。

加快現代化海濱城市建設,職業教育如何發力?不斷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吸引力和貢獻度,全市職業教育人信心滿滿。職業教育新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日照職業教育將站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

聚焦市級統籌——不斷優化職業教育佈局結構

2023年,日照市再次被評爲全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的市,五蓮縣、莒縣也先後被評爲全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明顯的縣。 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優質發展的路徑,讓日照職業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居全省第一方陣,在教育教學、技能大賽、就業創業、社會服務等重要可比性指標上達到省內領先、全國一流水平。

這些“硬核實力”從何而來?清晰的頂層設計和日趨優化的結構佈局很重要。

近三年,日照市先後出臺《日照市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實施方案》《加強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意見》等系列政策舉措。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兩辦又印發《關於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 賦能產教城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近一段時期重點任務,引領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同時,日照市貫徹“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探索實施高中段職普融通試點,先後出臺《關於開展高中階段職普融通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做好高中階段職普融通有關工作的通知》,並開展“職教高考班”試點工作。

近三年,全市有5811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轉入中職學校就讀,有1.1萬餘名達到普通高中錄取線的學生選擇到中職學校上學,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強基礎、抓改革、提質量,讓日照職業教育發展走上快車道。

經過努力,全市現已形成中職、高職、本科職業教育貫通培養,學歷與非學歷教育,職前與職後教育並舉的“立交橋”式人才培養體系。其中,有1所高職院校、3所中職學校與有關本科高校分別建立了“3+2”“3+4”對口貫通培養本科專業試點,5所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聯合舉辦“三二連讀”高職專業點27個,5所中職學校聯合高職院校舉辦初中後五年制高職專業點38個。

統籌職業學校設點佈局規劃,原則新建職業院校(校區)建在工業(產業)園區,確保服務全市重點產業鏈的專業布點佔比達100%。規劃建設了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西校區、1所新建高職院校,新建日照康養職業學院。另外,在莒縣開發區、日照高新區等新設了3所民辦中職學校。

不僅如此,日照市還在專業設置上做足功課。圍繞山東省“十強”產業和日照市重點產業鏈,建立星級專業認定製度,統籌專業佈局。目前,已形成從“海里”的水產養殖、航海技術,到“陸上”的汽車製造、信息技術,再到“空中”的通用航空,全方位對接日照重點產業鏈發展的專業佈局。全市現有中職145個專業點、高職206個專業點,“一老一少”相關專業布點達28個,已創建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2個、國家級高水平高職專業(羣)2個、省級高水平高職專業(羣)10個、省級中職特色化專業5個。

聚焦內涵建設——不斷提升職業學校辦學水平

讓職業教育發展與時代進步同頻共振,要實實在在地提升職業學校辦學水平。近年來,日照市努力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推進日照市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在全省率先出臺《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認定辦法》;實施名教師建設工程,完成培訓培養100人,立項建設14個市級教學創新團隊。2022年以來,獲評省教學創新團隊9個、省青年技能名師17人、齊魯名師名班主任10人。近三年,中職學校共招聘教師121人,爲教師隊伍補充了“新鮮血液”。

不斷提升辦學條件——落實省、市共建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措施,投資18億元建設了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市工業學校新建7900平方米宿舍樓已完成主體;市農業學校新建1.85萬平方米就業培訓和機電實訓中心樓主體框架已建至五層;全面推動4所省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

深入推進教學改革——實施市級高水平專業建設計劃,已立項建設13個。全市11所院校開展了“1+X”證書省級試點。在全省率先出臺中職教材管理細則,不斷規範教材選用。2023年獲國家教學成果獎4個,其中中職首次獲獎,取得日照市歷史最好成績。

完善大賽引領制度——修訂出臺《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獎勵辦法》,培養更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2023年,全國技能大賽獲5金、11銀、5銅,列全省第4位;全省技能大賽,中職組團體總分列第5名,高職組各校成績也名列前茅;省教學能力等比賽獲一等獎4項,獲獎數量位居全省首位。

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採取引企駐校、引校進企、校企一體等方式,建設了一批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智能(仿真)實訓基地。遴選了汽車智能製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6個基地爲市級示範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並立項建設;在市北經濟開發區建設了日照市職業教育公共實訓中心。

聚焦服務經濟——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貢獻度

職業教育一頭連着教育、一頭連着產業。 在日照,職業教育一直緊密對接產業需求,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形成有力支撐。

具體實踐中,日照市依託全市重點產業鏈,謀劃並推動相關職業院校牽頭組建了10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依託經濟(產業)園區,遴選確定了7個市域產教聯合體並培育建設,服務企業718家,其中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日照鋼鐵集團牽頭組建的日照先進製造市域產教聯合體被確定爲首批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推進建立全市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鼓勵龍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校企共建公共或生產性實訓基地65個。

發揮職業教育技術技能積累優勢,把成果用在產業急需,把研究用在田間車間。聚焦傳統水產養殖產業升級需求,校企共建省級海洋甲殼類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的蝦青素分子模式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科技成果在20餘家企業應用;聚焦汽車產業發展需求,校企共同研發汽車半軸管頭、液壓油井導向套等110餘種產品,取得發明專利授權27項;院校爲海洋微藻開發利用企業構建從產品開發、生產到廢水處理的全閉環生產,幫助企業增收效益近2000萬元。

圍繞支柱、特色、新興等產業,積極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各類社會培訓,實行“訂單式”培養,年累計培訓各類社會人員5.3萬人次;開放職業學校場地、設施、圖書、課程等資源,面向社區開展公益活動或社區教育,面向青少年開設職業體驗和職場鍛鍊項目,使職業院校成爲“市民身邊的大學”。

支持引導職業院校根據專業特點,不斷豐富完善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舉措。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研發微藻複合製劑飼料,在東港區濤雒鎮產業扶貧基地開展技術試點;與重慶黔江區、新疆麥蓋提縣開展“東蝦西移”項目,在大漠邊緣成功養殖出澳洲龍蝦;日照市科技學校幫扶五蓮縣紅泥崖村發展香菇種植,建立冷棚14個、暖棚5個,實現全村脫貧致富,紅泥崖村被表彰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目前,全市有4所職業院校被評爲“山東省鄉村振興示範性職業院校”。

陸海重要交匯點是日照市的區位優勢,基於此,日照市深化中外合作辦學,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日照職業技術學院、市科技學校協同當地骨幹企業五徵集團走出去,爲五徵集團培養海外企業員工。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與印尼職業學院聯辦“中文+職業技能”培訓項目,承辦中國—東盟職教建設系列活動。山東外國語職業技術大學與泰國高校建立海外“班·墨學院”,參與中泰“外語+技能”人才培養項目,加強與俄羅斯有關高校對接合作,向坦桑尼亞和西班牙輸出專業標準。

聚焦發展保障——不斷夯實職業教育辦學基礎

展望未來,日照市對職業教育發展充滿信心。

自信緣自日照市對職業教育辦學基礎的高度重視。一直以來,日照市在完善協同發展機制、保障經費落實到位、不斷擴大辦學自主權上下足功夫,從而夯實職業教育辦學基礎。

日照市相繼出臺《關於深化產教融合賦能產業強鏈的八條措施》《日照市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3—2025年)》,促進“四鏈”有機融合,引領全市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全面落實教育費附加的30%以上用於職業教育和省定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政策。支持職業院校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市級每年預算一定經費專項用於市級高水平專業、實訓基地等建設。

此外,日照市還相繼出臺《關於落實職業院校辦學自主權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全面落實職業院校在內設機構、用人、招聘等方面辦學自主權。其中,在用人招聘方面,實行招聘方案年度備案制度,“一次報備、全年通用”;對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直接採取專家評議、組織考察方式聘用,隨到隨辦。落實20%編制員額由職業院校自主聘用兼職教師政策,目前全市中職學校自主招聘兼職教師365人,高職院校自主招聘兼職教師242人。

教育,爲國樹才;職業,成就夢想。如今的日照職業教育正以開放、包容、進取、活力的形象展開懷抱,用新時代改革發展的奮進之筆,繪就具有日照特色的職業教育新畫卷。(王藝臻 龔陽 何乃偉 劉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