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業績複合增長率超50% 高溫合金國產化先鋒力量上大股份成功上市

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跨越過程中,涌現了一批解決核心難題的明星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的中航上大高溫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大股份”或“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在特種合金材料領域,上大股份稱得上“隱形冠軍”,其不僅是首家將高溫合金返回料應用於航空發動機的企業,還大幅降低了高溫合金的生產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被全球寡頭壟斷的行業格局。

優越的技術優勢也爲上大股份帶來了諸多正向反饋,比如其在航空航天、燃氣輪機及汽輪機、石油化工和核工程等應用領域收穫了實力雄厚、穩健的客戶羣,並獲得了諸多含金量頗高的科技榮譽,2021年至2023年間,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50.35%,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達57.34%。

三年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達57.34%

上大股份成立於2007年,位於河北省清河經濟開發區。招股書顯示,公司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主要業務爲向軍用和民用領域客戶銷售高溫及高性能合金、高品質特種不鏽鋼等特種合金產品,產品具有“多品種、多規格、定製化”的特點。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很難理解這一新材料究竟爲何物,不過只要將其應用領域列舉一二,便能有所瞭解。

招股書顯示,公司產品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航空航天、燃氣輪機、核工程、石油化工等領域,如製造航空發動機、火箭發動機、渦輪機等高端裝備的關鍵部件,在現代航空發動機中,高溫合金材料用量佔到發動機總質量的40%~60%,而火箭發動機性能高低的決定性因素也正是高溫合金性能的好壞。

這也意味着,高溫合金及高性能合金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具有較高的綜合性進入壁壘,競爭格局較爲穩定。

根據觀研報告網的數據,我國高溫合金需求量迅速增長,從2017年的30000噸增至2022年的70000噸,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8.47%。產量方面,我國高溫合金產量從2017年的18800噸增至2022年的42000噸,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7.44%。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預測,到2026年我國高溫合金市場規模將增長到34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高溫合金的進口依存度仍接近50%,高溫合金市場的供給缺口超2萬噸。公開資料顯示,全球高溫合金產業主要由少數幾家大型企業壟斷,如美國Precision Castparts Corporation(PCC)等,而在國內市場,則主要集中在大型特鋼企業、研究院背景相關企業,但大多數公司都存在高溫合金產品佔比較小等特點,針對這一市場格局,對於已經實現技術突破的上大股份而言,具備潛力巨大的國產替代想象空間。

事實上,這幾年上大股份的業績表現已經開始對該想象空間有所印證。

2021年至2023年間,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50.35%,淨利潤複合增長率爲57.34%。具體來看,2021年~2023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9.12億元、12.85億元、20.3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爲6918.13萬元、10706.50萬元、15080.53萬元,報告期內實現營收和淨利潤雙重翻倍。

這一增速仍在持續。2024年1~6月,公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爲12.95億元和9153.74萬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5.62%和7.30%。公司預計今年1~9月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爲18.80億元至19.20億元、12000萬元至12500萬元。

技術突破 創下多個領先

連續幾個報告期都穩定高速增長,上大股份業績增長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核心武器便是其具備較高的技術護城牆。公開資料顯示,高溫合金雖好,但此前一直存在“生產成本較高”的行業痛點。

不過,上大股份則通過技術解決了這一痛點。招股書顯示,在高返回比再生高溫合金製備方面,上大股份突破傳統全新料特種合金材料製備方式,聚焦以高溫合金爲代表的特種合金產品高值、高效、高技術循環再生技術,在國內首創了“第二種高溫合金工藝路線”,實現了高溫合金高返回比生產製備,全面建立了關鍵戰略材料返回料循環再生體系,提高材料利用率並降低了成本。

以GH4169牌號產品爲例,使用70%同牌號返回料進行冶煉生產,相較於傳統方式可降低約30%的成本,同時減少稀貴金屬消耗和有害氣體排放。公司生產採用短流程製備工藝,從合金返回料“收、洗、煉、鍛”到交付,生產週期可控制在2個月內,相比於使用原礦石熔鍊生產,生產週期大幅壓縮。

生產成本和週期降低的同時,產品質量也在提升。

上大股份依託高純淨化熔鍊技術和國際先進的三聯工藝路線,提高了高溫合金及其他特種合金產品的純淨度,實現了微量雜質元素和夾雜物的有效控制;依託組織均勻性控制技術,通過多種高品質鍛造技術,實現了以高溫合金爲代表的特種合金細晶鍛造以及大規格鍛棒件的高均質化生產,材料晶粒度和一致性水平均有所提升;公司依託難變形合金冷拔技術,通過包覆、多形砧、慢速形變等熱成型工藝技術,實現難變形高溫合金材料熱加工。

有了技術上的突圍,上大股份也獲得了多個行業領先,公司不僅是首家將高溫合金返回料應用於航空發動機並實現批產供貨的企業,還是首家通過發動機試車考覈的再生高溫合金生產企業,也是首家掌握高溫合金返回料再生應用技術並形成產業化的企業。

目前,公司的 GH6159、GH4141、GH4738等牌號高溫合金產品已實現了進口替代,產品已通過中國航發集團、航空工業集團等單位及其下屬單位性能水平檢測、質量評審及裝機試車,實現批產供貨。

此外,根據中國鍛壓協會發布的《中國鍛壓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公司的產品符合該“綱要”的4個重點研究方向;而根據工信部發布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24年版)》,公司產品 中 的 GH4169G、GH3230、GH4061產品屬於國家支持的航空發動機用變形高溫合金產品。

重研發 解決人才痛點

爲何上大股份在技術上如此能打?

招股書顯示,作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上大股份成立至今已取得發明專利46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先後承擔了56項重大課題,並在航空航天、燃氣輪機、核工程等領域的高端裝備預研階段實現了前期介入,全面鋪展了各成型方式高溫合金返回料循環再生利用技術的研究和軍民用特種合金材料的研製,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2021年度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等榮譽。

究其根本原因,上大股份的技術優勢源於兩點,一是捨得砸錢,二是善於“養人”。

2021年至2023年,上大股份的研發費用分別爲3792.56萬元、5179.26萬元和9239.65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4.16%、4.03%和4.54%。

高溫合金、高性能合金等產品的研發、生產過程所需技術複雜,國內行業缺少專業化的技術、管理人才和一線操作人員,打造經驗豐富、穩定成熟的技術、生產管理隊伍難度極大。

上大股份通過與國內頂尖科研院所開展人才培訓、技術交流等方面的合作,通過科研項目引領、政策制度激勵充分調動技術人員積極性。招股書顯示,公司與中國航發集團、中國船舶集團、航天科工集團等集團下屬單位,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中國航發湖南動力機械研究所、鋼鐵研究總院、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等科研院所,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全方位的技術合作關係。

經過多年努力,上大股份形成了以專家帶頭人爲引領,以博士、碩士等高學歷人才爲主導,以具備豐富生產經驗的一線操作員工爲支撐的高質量人才隊伍,擁有高溫合金及其他特種合金生產製備方向的專業技術人才110餘人,多名國內高溫合金領域領軍人才在公司技術中心等部門工作。

除了依靠技術實力拼市場外,上大股份在內控上也頗爲重視。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在0.97%左右,而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值在1%以上;公司的管理費用佔比也在不斷優化,從2021年佔總營收的3.42%降至2023年的1.99%,低於行業平均值。

正是憑藉上述實力,上大股份與各領域龍頭企業形成了較爲穩固的戰略合作模式。比如在航空航天領域,其主要客戶包括航空工業集團部分下屬單位、中國航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航宇科技等;在燃氣輪機及汽輪機領域,則成爲中船重工下屬主機廠、東方汽輪機等主機廠的核心供應商;在覈工程及石油化工領域,公司憑藉超高純不鏽鋼TP316H和TP316L鍛棒件等產品,進入中國核能電力、中國廣核集團的合格供方名錄。報告期各期,公司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額合計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51.70%、51.27%及52.71%。

此次成功IPO,公司擬募集資金12.50億元,其中10.52億元投向“年產8000噸超純淨高性能高溫合金建設項目”,1.97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對於未來,上大股份計劃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增加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成爲國內一流並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新材料企業。 文/和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