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失控」引爆心臟危機 隔天即可下牀!微創手術傷口僅0.5公分

三總柯宏彥醫師指出,三高族胸悶頭暈,可能是心血管加速退化的前兆。(圖 /三總 柯醫師提供)

隨着國人飲食西化、生活型態改變,罹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族」也愈來愈多,若病況控制不佳,就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柯宏彥表示,以心臟衰竭爲例,幾乎已經成爲65歲以上銀髮族的頭號殺手,致死率甚至和癌症差不多。

柯宏彥主任指出,三高控制不佳會使心血管更快地退化,例如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65歲以上的長者,但若是三高病況嚴重、甚至需要洗腎,可能就會提早在50多歲時發生,初期只覺得容易疲累,接着開始出現喘、腳腫等症狀,若是未及時就醫,就會惡化至心臟衰竭,患者會胸悶、頭暈,有些老人家甚至變得容易跌倒。

一旦確認是主動脈瓣膜狹窄導致心臟衰竭,首先要積極控制三高病況,同時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柯宏彥主任說明,主動脈瓣膜置換可考慮傳統手術、經導管瓣膜置換手術兩種方式,而瓣膜則分爲機械瓣膜、組織瓣膜。

其中,機械瓣膜不需更換,所以適合60~65歲以下的年輕患者使用,但需終生服用抗凝血劑,會有出血、血栓等風險。65歲以上的患者建議使用組織瓣膜,又分爲牛心瓣膜、豬心瓣膜,牛心瓣膜大約可使用10~15年,豬心瓣膜則大約8~12年。

柯宏彥主任說,隨着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現在出現一種最新的乾式可擴式瓣膜,雖然同樣屬於牛心瓣膜,但不像其他組織瓣膜浸泡在戊二醛保存,而是採取專利的乾式儲存方式,大大提升瓣膜的使用年限,依原廠仿單顯示約可使用15~20年左右。

由於國人平均壽命不斷延長,柯宏彥主任認爲,考慮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時必須有更長遠的規劃,舉例來說,70歲的患者有極高機率需進行第二次瓣膜置換手術,因此第一次手術時也要一併考慮相關配套措施。

柯宏彥主任建議,若是身體狀況尚可、體力佳,第一次的主動脈瓣膜置換可採傳統手術,雖然需使用體外循環機、傷口也較大,但手術成熟、視野也較清楚,若患者年齡大於65歲,建議使用組織瓣膜,其中乾式瓣膜除了使用時間更長,更重要的是,也是目前唯一的可擴式瓣膜,其瓣膜開口能夠撐大,若需要進行第二次置換瓣膜手術時,就能選擇「經導管瓣中瓣手術」,在原先的瓣膜置放處再放入新的瓣膜,進行瓣中瓣(Valve-in-Valve)術式。

由於能夠免除二次開刀的風險,柯宏彥主任認爲可擴式瓣膜將是未來的趨勢,他表示,當患者需要進行第二次瓣膜置換手術時,年齡大多已經超過70~80歲,此時由於共病多、體力差,進行傳統開胸手術的風險就會變高,若選擇可擴式瓣膜,就能進行「經導管瓣中瓣手術」。

經導管瓣中瓣手術是由鼠蹊部穿刺,傷口僅有0.5公分,手術隔天就會下牀活動,最關鍵的是不需要暫停心臟跳動,因爲對老人家來說,心臟暫停時可能會危及性命。柯宏彥主任分享,曾有一位90多歲的患者需要進行第二次瓣膜置換手術,回想起第一次手術的過程仍心有餘悸,因此便選擇經導管手術再次置換瓣膜,術後恢復非常好,每天都外出活動、接孫子放學,擁有很好的生活品質。

柯宏彥主任表示,現在已經進入個人化醫療的時代,無論是手術方式、瓣膜選擇,患者都可依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打造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他也再次提醒三高族要定時服藥、追蹤,同時戒菸、定時運動,打造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免除心血管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