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麻痛到走不動!北榮微創解決脊椎大手術「傷口僅0.7cm」

▲李先生(右二)做完脊椎狹窄內視鏡減壓手術,終於恢復正常行走。(圖/記者趙於婷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70歲的退休臺商李先生近年常感雙側下肢麻痛,出現間歇性跛行,走5分鐘就要休息,檢查發現是第四、五結神經狹窄,導致脊髓液循環不順暢,接受微創減壓手術後,傷口僅0.7公分,術後就可下牀行走。醫師提醒,李先生的狀況就是俗稱的「骨刺」增生,超過40歲的族羣中,盛行率高達28%,一般來說,只要出現走路問題,就要評估手術處置。

在傳統觀念上,脊椎開刀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尤其不少長輩都寧願痛也不願手術。李先生說,那時候痛到走路都變得很奇怪,做了很多復健治療都沒有改善,到北榮看完醫生後,醫生說只要做微創手術就可以,當下聽到微創感覺很溫和,不像動刀手術那麼可怕的感覺,做完手術後,覺得兩隻腳走起路來變輕變快。

臺北榮總骨科部脊椎外科林希賢醫師說明,腰椎第四第五節神經狹窄發生原因爲骨刺增生,包括腰椎小面關節及連接椎板的黃韌帶肥厚造成,雖然於性別上無統計學差異,但長期腰部承重負擔大的工作就容易造成俗稱骨刺的增生,一般常見的保守治療方法就是復健,包括電療熱敷拉腰等物理治療,但一旦神經空間狹窄超過耐受臨界點,保守治療方法就會失效。

在手術治療方面,傳統手術治療一節段的脊椎狹窄傷口約需要5到6公分,脊突、椎板上的骨頭與肌肉交界處都需要破壞,新手甚至可能傷害到脊椎小面關節,且術後需要引流管排出瘀血,需住院3天以上;而近十年來發展的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包括椎間盤突出摘除術及脊椎狹窄內視鏡減壓手術等,手術時間可從2~3小時縮短到30分鐘,傷口也可小於一公分。

林希賢指出,脊椎狹窄內視鏡減壓手術的筋膜及肌肉組織破壞少,且術後恢復快,絕大多數不需引流管,病人大多可於隔天或當天出院,神經恢復效果相同,大幅減省醫療資源,目前北榮已施行近500例。

林希賢強調,減壓手術是脊椎外科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手術,因爲科技的進步,讓病人可以更輕鬆的接受治療,不用擔心害怕傳統的大傷口及術後組織沾黏的問題,術後可以大幅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