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打鐵舖 蕭萬長來打氣

熱心一千度▲臺中市慶隆打鐵店,由阿公蔡慶隆(左起)、父親蔡源順兒子蔡進永三代傳承。(盧金足攝)

臺中市南屯老街碩果僅存三代的「慶隆」打鐵店,由廿五歲孫子挑起重擔,年輕人回老街打鐵,不是隻苦守一千度高溫爐火,還將打鐵打到網路上,跟着阿公磨刀,也是在磨脾氣農具訂單少,他改做建築工具手工菜刀,昨天蕭萬長副總統爲他加油「打」氣,希望老行業愈打愈旺。

七十多歲的蔡慶隆,技藝傳承到第二代蔡源順,擔心兩人體力不濟,「慶隆」傳承無人,幸好廿五歲的孫子蔡進永,大學就讀國貿系,退伍後從事貿易工作,最後決定回鄉繼承家業,加入磨菜刀陣容,三代齊打鐵,爲老行業增加新生力軍

蔡慶隆說,南屯老街附近以前叫「犁頭店」,清朝末年因應墾殖需要,打造農具和鑄造犁頭的打鐵店鋪店家林立,形成農具交易中心犁田耕土須要操作犁來完成,當年的犁頭店老街上打鐵的「叮噹!叮噹!」聲此起彼落,爐火終年不息。

「打鐵兼磨菜刀」,蔡慶隆向蕭副總統介紹,全盛時期犁頭店有廿九家打鐵店,僅存的慶隆手工鑄造的農具、菜刀,堅固耐用,而且鋒利耐磨,六十年紮實功夫愈磨愈亮。

第三代蔡進永接下打鐵工作,還發揮網路行銷專長,在網站架設部落格,各種農具和鐵器製作修理一手包辦。他說,一千度的高溫爐火又熱又燙,大夏天汗流浹背,實在受不了,只能以自己一千度的熱心來打鐵,希望讓祖傳打鐵店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