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交易所IPO撤否大排行,撤否原因各有哪些?

財聯社7月19日訊(記者趙昕睿)近期,深交所因接連多天迎來撤否而被市場高度關注,包括週末的情況下,平均每天至少有2家終止。相比之下,上交所與北交所撤否情況皆於7月第一週就已停滯。

截至目前,深交所撤否項目多達152家(主板49家、創業板103家),全部爲主動撤回,上交所與北交所撤否情況分別爲126家(主板68家、科創板58家)和53家。整體來看,深交所上半年撤否家數是各交易所中最多的,下半年依然保持這一趨勢,創業板也是所有板塊中撤單的高發區。值得關注的是,上週也是自5月中以來,深交所首次未有企業在週末終止IPO。

結合三大交易所數據來看,目前在審IPO家數367家,滬市板塊排隊企業爲101家(主板60家、科創板41家)、深市板塊排隊企業爲155家(主板41家、創業板114家)、北交所排隊企業爲111家。在審情況統計,排隊家數居前的分別有中信證券(36家)、中信建投證券(27家)、華泰聯合證券(23家)、民生證券(22家)、中金公司(20家),剩餘37家券商排隊家數皆在20家以內。所有板塊中,除創業板屬於上市委會議通過家數最多外,其餘板塊都是處於問詢階段的IPO最多。

與7月首週數據相比,各交易所還在加快清理“中止”項目。深交所方面,已從32家中止項目更新爲僅剩9家,其中6家企業因大華會計事務所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而中止項目;上交所中止項目則由4家變爲1家,爲擬科創板IPO的佳馳科技,是2022年第三批被抽中現場檢查名單中的企業,北交所則從22家清理到21家。

對於近期撤否量最多的深交所來說,哪些項目值得注意?背後潛在撤單的原因又有哪些?

上市進程受多方面原因影響

從深交所7月第一週數據來看,終止包括5家擬主板IPO企業昌德科技、馬鞍山行、朝微電子、富強科技和南航通航,以及10家擬創業板IPO企業志橙股份、祥邦科技、恆昌醫藥、湘園新材、匯樂技術、百英生物、東方四通、創志科技、鷹之航和都正生物。

從各家最新招股書及被問詢焦點來看,最新年度業績可能存在下滑風險以及報告期內業績表現就存在不達標的情況較多出現,包括昌德科技、祥邦科技、湘園新材、匯樂技術、百英生物、創志科技和都正生物。

另外,也有部分IPO或受到行業屬性及當下行業發展情況的影響,上市進程受到阻礙。擬主板上市企業馬鞍山銀行,在當下多家銀行已處於破淨狀態下,無疑上市難度加劇;擬創業板IPO企業祥邦科技和東方四通都涉及光伏產業,在大概率被認爲產能過剩的環境下,公司業績提升或前景發展都將受到監管進一步的關注;另一家擬創業板IPO企業恆昌醫藥所屬批發業,大概率也將受到行業屬性的限制。

朝微電子和東方四通則有極可能受到大華會計事務所被暫停執業的影響,而選擇撤材料。對於朝微電子來說,這已是第二次申報材料,從科創板改道到創業板卻仍以失敗告終。

值得注意的是,擬創業板IPO企業博實結原審計機構也爲大華會計事務所,在大華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後,博實結因更換新的審計機構,由中匯會計師事務所重新出具審計報告,已於7月12日公告招股說明書,將於7月23日進入發行環節。目前,深交所9家中止項目中有6家會計事務所仍爲大華,與其被動等待大華恢復展業資格或撤單,及時換所推進發行節奏或起到一定的示範作用。

多家創業板IPO或因業績不達標而主動撤單

7月第二週撤否數據顯示,深交所只有1家擬主板IPO企業撤回,爲卓誼生物;其餘11家分別是擬創業板IPO企業麥馳物聯、鴻禧能源、數聚智連、新視雲、歐冶雲商、賽爾股份、康盛生物、思客琦、山源科技、兆尹科技和國地科技。

聚焦問詢函,潛在撤否原因佔據多數的則爲業績下滑未能達標。首先是唯一一家擬主板IPO卓誼生物,於2023年7月7日被抽中第三批現場檢查。公司主要從事疫苗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公司在2020年至2023 年1-6 月,營收分別達到3.06億元、4.16億元、5.30億元以及2.71億元,但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爲1.16億元、1.05億元、8701.10 萬元以及 3146.80 萬元,營收逐年增長的同時,淨利潤卻在負增長。另外,馮幸福因合計控制公司 51.84%的表決權,爲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招股書顯示實控人擁有澳大利亞永久境外居留權,這一點同樣不利於上市審覈。

根據最新數據來看,麥馳物聯、賽爾股份、康盛生物、思客琦、兆尹科技和國地科技均存在業績下滑或低於最新上市標準而不達標的情況,或成爲阻礙上市進程的主要緣由。山源科技則存在毛利率持續下滑,經營性淨現金流爲負的問題。

數聚智連和歐冶雲商是較爲公認的,所屬行業不在監管重點鼓勵範圍內的企業。此外,數聚智連因9次行政處罰及多項財務數據被監管關注,歐冶雲商的業務獨立性因關聯交易受到疑問。

也有多家企業已多次申報創業板,但最後仍與上市無緣,如企業鴻禧能源和新視雲。

鴻禧能源是一家聚焦於光伏行業的清潔能源服務商,此番撤單已是三次折戟。最新招股書顯示,2024年1-3月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至3億元,預計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爲-3200萬元至-160萬元。交易所對公司前兩次被否和撤回原因相關問題是否得到解決也頗爲關注。

另一家IPO新視雲則是二度闖關失敗。先前公司涉及在註冊審覈期間,因存在涉嫌違規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並收到行政處罰受到影響;有關業務合規性在本次撤單前得到監管關注,同時,因發行人庭審公開業務收入於2019年至2021年增速出現下滑,關於營業收入增速放緩也被監管問詢。

對於創業板撤否較多的原因,有投行人士分析稱,與財務指標較高的主板和凸顯“硬科技”的科創板來說,創業板的要求及門檻相對來說對企業更爲友好,更多企業會選擇在創業板申請上市,這是存量擬IPO企業較多的原因。創業板排隊企業家數最多,多種原因導致相應撤回家數也多。

IPO下半年或仍將保持收緊態勢

易董顯示,截至目前,共計334家擬上市企業終止IPO,較去年同期增加116.88%。其中332家IPO企業終止原因爲撤回材料,剩餘2家分別因爲被否決和未在規定時間內回覆而被終止。按板塊統計,擬上市企業終止數量最多的爲創業板,共107家。

根據Wind數據,今年以來,94家券商IPO業務總收入爲20.3億元,較去年同期151億元相比,減少了86.56%。排名靠前的幾家券商分別爲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民生證券、海通證券和國金證券,IPO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分別減少89.85%、65.02%、80.60%、85.06%和76.72%。整體來看,今年近7成券商IPO業務還未入賬,頭部券商收入都大幅下滑,可想而知,更爲艱難的或許還是中小券商。

頭部券商因承攬項目較多,主動撤回項目也更多。保薦家數排名前十的券商依次爲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聯合證券、海通證券、民生證券、國金證券、中金公司、招商證券和國投證券,撤否率分別爲45.25%、40.74%、36.56%、40.23%、41.86%、44.44%、39.19%、40.54%、31.71%以及45%。中小券商方面,因承銷保薦項目有限,1到2家居多,一旦撤回也導致撤否率較高。

部分板塊的標準修訂提高,不僅對於企業來說,上市審覈難度在逐步加強,中介機構開展業務也在尋求新的突破口。投行業務目前處於緊縮狀態,但“仍得開張”依舊是不變的共識,其中IPO業務在下半年的走勢將如何發展,記者從中小券商投行人士瞭解到,IPO發行在短期內或仍將保持收緊態勢。對於部分將“打造特色精品投行”爲發展方向的券商來說,或更加偏向挑選“硬科技”企業上市,做好投行服務實際上離不開圍繞新“國九條”的幾大戰略方向發展,以貼合國家政策指引爲目標,但各家券商或根據自身資源及背景在特色化業務上呈現區分。

除撤否情況呈現創業板撤回更多趨勢外,根據三大交易所通知來看,上週並未發佈上市委會議通知,意味着無論是IPO或再融資都是空缺狀態,而上交所上一次審議項目爲6月14日的主板IPO重慶水務、深交所於同日對創業板IPO漢朔科技發佈審議通知,北交所則於6月13日發佈審議IPO太湖遠大的通知,各交易所距離上一次審議上會項目皆已過去一個月,目前來看,IPO進程進一步放緩,各大交易所何時將再次審議IPO值得持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