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五時就使用「居家除毛儀」?當心!除毛不成皮膚還恐燙傷

夏季來臨,除毛是許多人當季的功課。 圖/freepik

夏季來臨,坊間出現不少標榜可取代雷射除毛的居家除毛儀,開業皮膚科醫師沈欣儀表示,居家除毛儀傳遞能量的深度有限、能量也較低,操作不當有灼傷的風險,過於頻繁使用也有可能破壞皮膚保護層。

沈欣儀表示,傳統的除毛方式,如拔除、刮刀、蜜蠟、脫毛膏等,雖方便、便宜、效果快,但維持時間短,且操作不當容易造成黑頭毛渣、嚴重毛囊炎、色素沉澱、皮膚過敏等問題。

沈欣儀表示,毛髮的解剖構造是由皮膚下方的毛根和皮膚上方的毛幹組成,而毛根由毛囊所包覆。一般常見除毛方式僅去除表面的毛幹,殘留的毛根和毛幹在生長期時,又會與其它新生的毛幹一起生長、變長,就有黑頭毛渣的形成,故有些人會覺得除毛後看起來更多、更濃密。

近年來業者相繼推出可以取代醫美雷射除毛的居家除毛儀,主打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就能使用。

沈欣儀表示,毛髮的生長週期可分爲生長期、退化期和休止期,這三個階段同時存在,居家除毛儀和醫美雷射除毛是針對「生長期」的毛髮產生作用,下次再除掉休止期轉爲生長期的毛髮,且深度需達毛囊才能達到有效的永久性除毛。以醫美雷射除毛來說,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毛髮粗細、黑色素和生長快慢都不一樣,需要除毛的次數也不同,通常爲6到8次。

目前市售的居家除毛儀,大多是運用脈衝光能量,傳遞至毛囊影響毛髮生長。相較醫美雷射除毛,傳遞能量的深度有限、能量也較低,同時使用不當有灼傷的風險,過於頻繁使用也有破壞皮膚保護層的可能,針對肌膚較敏感且脆弱的部位,如私密處更需特別謹慎小心,尤其膚色較深的人,吸收的能量更多,恐更容易導致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