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龐克入侵 繪出未來烏托邦

海爾蓋特作品《JesusChrist!》展現虛擬與真實交織賽博龐克風。(亞紀畫廊提供)

近年「賽博龐克」(Cyberpunk)一詞除了用於小說文類,更廣見於電影漫畫電玩時尚音樂建築,以「低端生活」與「高端科技」結合,將科技與崩壞的社會結構作爲對比的文類風格,在藝術圈亦逐漸發酵,近期臺北的亞紀畫廊便邀請三位國藝術家推出「Cyberpunk」羣展。

美國作家布魯克貝斯克在1980年代創造了「賽博龐克」一詞,近年在主流電影和知名電玩如《銀翼殺手》、《駭客任務》,動漫攻殼機動隊》、《阿基拉》中都可見賽博龐克的基本故事設定及高科技低生活的美學,帶着中下階級的反抗及烏托邦情懷

出生於美國的伊根弗朗茲、出生於哈薩克的海爾蓋特及出生於德國史蒂芬穆勒,三人均爲70及80後,爲賽博龐克的啓蒙時期,在後現代主義文化環境中成長,三位藝術家透過作品所建構的賽博龐克風景,以不同型態語彙,表達對文化、符號、形而上的渴望,也指向心中的未來社會。

海爾蓋特爲來自哈薩克的難民移民,她曾在訪談中指出,那些故鄉家裡後院,她再不能見到的植物昆蟲以及世界的轉換,改變了她面對現實世界的感知,無法以現在身處的環境評估這個世界。海爾蓋特認爲當人的感受與記憶都能以數位化圖像表現後,虛擬也再無法被分辨真假,最終虛擬將侵入現實之中。

史蒂芬穆勒在繪畫之外也涉獵哲學與音樂,並將它們轉化成爲他的繪畫特色,讓作品作爲封閉的自我實體優先於任何知識、概念的介入而存在,他對細節材料顏料的處理,可視爲一種極端情況下的無動於衷,迴歸自我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