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紅海危機延燒,運費居高不下... 2024全球通膨率恐增0.7個百分點

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分析,如果紅海繼續關閉航運,且航運運費保持在去年12月中旬水準的2倍左右,依據模型計算,到了2024年底,全球CPI通膨率可能增加0.7個百分點。圖/美聯社

佔全球約30%貨櫃運輸量的紅海,商船屢遭襲擊造成航運中斷,導致近期海運價格飆升。牛津經濟研究院6日報告分析,如果紅海在幾個月內繼續關閉航運,且航運運費保持在去年12月中旬水準的2倍左右,貨運價格因需求強勁而飆升的時期,通膨會更敏感,依據模型計算,到了2024年底,全球CPI通膨率可能增加0.7個百分點。

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運輸問題恐會加劇供應鏈問題,許多公司已回報,這類中斷導致暫時的產品短缺,部分公司也不可避免地面臨供應鏈的部份中斷,迫使生產線暫時減少產量。對於持續觀察通膨變化來決定利率政策的聯準會(Fed),將帶來新的挑戰,原先市場預期的降息時間恐過於樂觀。

經濟模型顯示的基準預測爲:全球CPI通膨率將從2024年第一季的4.9%,在2025年第一季降至3.4%,仍略高於大流行前五年的平均2.9%,「顯示紅海的持續封閉,並不能阻止通膨下降,但會減緩通膨恢復正常的速度!」

牛津團隊舉例,一艘貨櫃船以16.5節速度,從臺灣經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前往荷蘭,大約需要25.5天才能完成旅程;一旦旅程改道,時間就會增加到大約34天,「雖然單次運輸延遲9天聽起來並不太嚴重,但累積影響相當大」。該團隊表示,已有市場統計,紅海關閉所導致的額外運輸時間,可能會使全球運輸能力減少20%。預計今年上半年全球貨物貿易及航運需求,只會緩慢增長,與疫情期間貨物需求的激增形成鮮明對比。

臺灣永續供應協會創會理事長、供應鏈管理專家賴樹鑫亦指出,運費終會出現轉嫁問題,一定會造成整個供應鏈成本上升,這是過去兩年多來通膨高漲的原由,聯準會也因此大幅升息,企業成本上升轉嫁到最終銷售價格,會引起通膨再度走升的疑慮,是比較令人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