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實力之父奈伊專訪:臺灣,要讓自己當「毒蝦」

(Dreamstime)

「除了普欽,如果還有誰能夠結束俄烏戰爭,那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軟實力之父」享譽全球的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奈伊(Joseph S. Nye),在最新「大師開講」(Project Syndicate)專欄中指出。

即使居中調停,可能爲習近平贏得一座諾貝爾和平獎,更能修復中國直線下滑的軟實力,但奈伊認爲,習近平以維繫國內政權爲最優先,「問題是他是否有足夠想像力和勇氣。到目前爲止,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1980年代,美蘇深陷軍備競賽的冷戰之中,奈伊便提出「軟實力」一詞,認爲一個國家的文化、政治價值觀、外交政策,長期下來比起軍事武力的硬實力,更能在全球政治中發揮影響力。

奈伊又進一步提出巧實力(smart power)概念,結合軟、硬實力,更主導了冷戰後美國柯林頓政府、歐巴馬政府的國際外交。他除了在柯林頓任內擔任國防部國安事務助理部長,更曾被評選爲美國外交政策上最具影響力的學者。

在俄烏戰爭開打之後,今年85歲的他,迴應商周獨家越洋專訪,分析起國際情勢,依然神采奕奕、思慮清晰。

過去他曾數度訪臺,肯定臺灣已走在巧實力正確的道路上。在俄烏戰爭之後,國際局勢將如何重新洗牌?臺灣以中國強權爲鄰,又該如何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有所對策?以下爲採訪精選摘要:

歐洲孤立俄羅斯

中國成輸家、德經濟受挫

商周問(以下簡稱問):除了俄羅斯之外,到目前爲止還有誰會是俄烏戰爭的輸家?

奈伊答(以下簡稱答):我們都知道,輸家是俄羅斯和普欽。無論是俄國的死傷人數,還是經濟以及聲譽上的打擊,這非常清楚。

但某種程度上,中國也是輸家。中國在歐洲和美國的聲譽大受損害,除了與普欽密切的合作,也因爲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對譴責俄羅斯棄權(編按:中國在最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投票反對逐出俄羅斯)。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一大意義,就是歐洲將從此孤立俄羅斯,同時會傷害歐洲與中國的關係。

而對歐洲來說,制裁的代價是昂貴的,特別是在天然氣方面。目前,德國正試圖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但這無法在一夜之間達成。我認爲德國的經濟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問:如果戰爭持續下去,美國反而會是贏家?

答:是的。相對來說,美國的確因爲俄烏戰爭變得更強大。某種程度上,全球3大勢力中(指美、中、俄),結果美國確實比其他兩者好得多。

我們已經看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因而復興,美日關係也因此強化。過去質疑,歐洲國家是否會維持與俄羅斯之間的經濟關係?俄烏戰爭的發生,迫使歐洲做了選擇。

問:但美國以經濟制裁俄國後,大家開始對美元戒慎恐懼,人民幣會因此受惠?

臺灣民主制度成功

「越受喜歡,軟實力越強」

答:其他國家的確開始擔憂依賴美元。但另一方面,要使人民幣成爲儲備貨幣,中國必須擁有一個靈活的資本市場、對國際貨幣交易開放,以及法治的社會,而這些在中國都不會很快的發生。

的確,有些交易可能會使用人民幣結算,但它不大可能取代美元。如果你觀察國際的外匯儲備,美元目前大約佔60%,而人民幣大概只有3%。就算往後人民幣的份額可能增加,也不會取代美元。

問:雖然俄羅斯未能輕取烏克蘭,但戰爭期間,只有硬實力才能佔上風?

答:短期來看,硬實力比軟實力更重要。但長遠來看,軟實力的影響力更大。

從俄烏衝突來看,短期內硬實力更重要──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是以軍事力量來抗衡彼此。然而長遠來看,普欽希望讓烏克蘭迴歸俄羅斯,並削弱北約。但在這兩件事上,他都失敗了。

硬實力,也就是高壓手段,通常都會迅速發生,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方面的脅迫。例如一個城市被轟炸時,你馬上能看到結果。如果想偷你的錢,硬實力就是開槍打死你,拿走你的錢包。

但軟實力則不同,它是透過「吸引力」來改變人們的想法,進一步達到目的。說服你我是某種專家,我要拯救世界,需要你的捐款,然後帶着你乖乖奉上的錢逃跑。兩者的差異在於,說服你需要時間。

例如,柏林圍牆在1989年倒塌,並非是炮火的轟鳴,而是人們的思想已經改變,是他們指揮的推土機與錘子讓高牆倒下。這,正是軟實力的展現。

因此很明顯,俄羅斯軟實力的吸引力已被大大削弱。普欽不但加劇烏克蘭民族主義和反俄情緒,同時也使北約更加團結。另一方面,歐盟站出來捍衛烏克蘭並接受烏國難民,歐洲也因此提升了軟實力。

問:但僅有軟實力無法保家衛國?即使目前烏克蘭的軟實力高漲,卻仍對俄羅斯無效?

答:軟實力取決於旁觀者怎麼看你,旁觀者越喜歡你,軟實力越強。一國的軟實力可以來自於文化、或讓人欽佩的價值觀。

因此,民主是軟實力的一種,它可以使一個國家對其他國家更有吸引力,但並非對所有國家都有用。

例如一個民主國家,並不會對(君主制的)沙烏地阿拉伯產生吸引力。臺灣成功的民主制度,是軟實力的重要來源。不過民主爲臺灣增添的軟實力,即使對俄羅斯沒效,在歐、美卻有意義。

因此你不能只依靠軟實力,即使軟實力非常重要。

問:若不能靠軟實力,臺灣又該如何自我保護?

答:老實說,臺灣會需要硬實力來補充軟實力,這兩者缺一不可。硬實力和軟實力的結合,也就是「巧實力」的概念。

保持民主也加強防禦

善用巧實力,別太依賴中國

第一,你們必須保持民主和自由開放,對他人有吸引力,也就是軟實力。如果有一天台灣被攻擊,做爲民主政體的事實,會使歐美國家更加同情。

第二,確保有很強的防禦能力,讓自己難以被攻擊或征服。你可以成爲新加坡人所說的毒蝦(編按:前總理李光耀建國初期自詡以小毒蝦對抗大魚),或是瑞士人所說的豪豬,使臺灣難以被吞嚥。

問:臺灣與中國在經貿上仍有許多往來,該如何運用「巧實力」?

答:臺灣應該從長遠的角度來思考這件事。

中國的經濟規模太大,不可能完全脫鉤,但必須增加國際貿易的多元性。是的,你可以持續與中國或俄國貿易,但不能過度依賴。一旦對方藉此操縱你,就無法發揮軟硬兼施的長期策略了。

臺灣宣佈獨立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將削弱美國、歐洲及日本的支援。但中國若在短期內試圖使用武力,對中國的代價也會太高。

問:你認爲未來10年內,中國會對臺灣有動作?

答:我們永遠不知道。因爲歷史與人性難以預料,不過我認爲機率不高。但臺灣如果覺得,現在可以放鬆一下,不需要把經費花在防禦能力上;或者認爲,喔,我們足夠強大了,中國也分心了,所以可以正式宣佈獨立──所有的事情會在一夕之間翻盤。

中國和美國已經就這個前提(編按:一中政策)達成共識。美國不支持一箇中國一個臺灣、不支持兩個中國,我們認爲臺灣不應該正式宣佈獨立,兩岸也不應該使用武力。迄今爲止,我認爲臺灣在這方面,已經非常成功的避免了進退兩難的局面,可以繼續下去。

商業週刊17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