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爲什麼不給哪吒戴金箍?網友辣評:他疼起來,能把自己頭削了

同樣收服野孩子,如來爲什麼不給哪吒戴金箍?網友辣評:他能把自己頭削了

孫悟空被戴上金箍是《西遊記》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從這時候開始,從前那個神性妖性並存的齊天大聖,開始有了更多的人性。

當然,這裡所說的“擁有人性”是悲劇性的。

從前的孫悟空仗義執言、充滿了鬥爭反抗精神,一言不合掄起金箍棒就是幹,被迫戴上金箍之後,他學會了權衡利弊、人情世故。

在許多改編版本中,涉及到金箍的情節都透着一種濃濃的悲涼,比如《黑神話·悟空》的大結局,就是關於是否戴金箍的抉擇。

戴上金箍,就繼續做天庭和靈山的狗;扔掉金箍,也預示着戰鬥的開始。

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遊》裡,金箍的寓意更具體直接,戴上金箍無法愛上,摘下金箍無法救你。

總的來說,金箍代表的含義永遠是跟“鬥爭、反抗”等主題違背的。

《西遊記》中有三大反骨仔,分別是二郎顯聖真君、哪吒和孫悟空。

二郎顯聖真君的反抗精神是從骨子裡帶出來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子,私自下凡與凡人生下了兒子,之後被玉帝關在了桃山。

爲了救母親,他更是直接劈開桃山,這種舉動直接震撼了天地。

不過他的行爲比起哪吒來說真的不算什麼,甚至他還可能被當成孝順模範,之後雖然不在天庭做事,但是隻要玉帝需要,他也會出手幫忙的。

而哪吒從出生起就是個反骨仔,出生第三天就鬧龍宮殺太子,還把人家的龍筋挑了,後面即便死了,還想要殺了生父李靖報仇。

幸虧李靖找了如來求助,如來給了他一座如意玲瓏寶塔,塔身一層層全是佛光,如來讓哪吒認佛爲父,這才解決了這場干戈。

不過即便如此,李靖也絲毫不敢懈怠,平常跟哪吒在一起更是塔不離手。

《西遊記》裡講半截觀音那段故事中,孫悟空知道了她跟李靖、哪吒的關係上門質問,直接被李靖綁了起來,還要殺人。

關鍵時候,哪吒直接擋住了李靖的刀,書上細緻描述了李靖的反應,稱他“大驚失色”,什麼話都不敢說,趕緊拿到寶塔纔敢進行接下來的事。

至於爲什麼害怕,就是怕哪吒趁機殺了他。

看到這裡,有讀者疑惑:如來當初爲什麼不給哪吒弄上金箍,畢竟它用起來可比什麼如意寶塔容易多了,也方便攜帶。

根據孫悟空戴金箍的情況來看,金箍是戴在頭上的,戴上去就直接跟肉長在了一起,根本摘不下來。

日後如果哪吒再有什麼想法,李靖只需要念幾遍緊箍咒就行了,怎麼看都比如意寶塔更實用。

再者也不用擔心金箍不夠用,如來讓觀音找取經人的時候可是給了五件寶貝,分別是禪杖、袈裟、金箍、緊箍和禁箍。

後面這三個箍兒,形狀相似,咒語不同,作用卻差不多,都是從身體上約束行爲。

唐僧取經的路上,觀音把緊箍給了孫悟空、禁箍給了黑熊精、金箍給了紅孩兒。

取經的故事發生在哪吒的故事之後,那麼如來爲什麼不隨便拿一個箍兒套給哪吒,偏偏要給李靖一個需要費心攜帶的寶塔?

對此,有網友表示:不是如來不給,是真的不能給。

《西遊記》中關於哪吒的故事雖然講述的不多,但是字裡行間也能看出他是個做事非常決絕的人,這種決絕不只是對別人,也是對自己。

因爲哪吒殺了龍子,李靖害怕他惹的禍牽連到自己和全家,乃至全族,就準備殺了兒子彌補過錯、以絕後患,哪吒當然不肯了。

他要反抗,肯定就要殺了李靖,但古代有父權和孝義等大山壓着,哪吒作爲兒子,肯定不能弒父,那是大錯。

哪吒就剔骨還父割肉還母,一縷幽魂飄到了靈山,如來見狀便以蓮藕化身救了他一命,復活後的哪吒依舊發力高強、屢建奇功。

不過他還是想殺了李靖,報復剔骨之仇。

所以,哪吒狠起來連自己都敢殺,一個箍兒就想困住他?根本不可能,他狠起來連自己的頭都能削了。

其實原著中有提到孫悟空被戴上金箍的反應:

他口裡雖然答應,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長老口中又唸了兩三遍,這猴子跌倒在地,丟了鐵棒,不能舉手,只教:“師父!我曉得了!再莫念!再莫念!”

三藏道:“你怎麼欺心,就敢打我?”

由此可見,剛戴上金箍的孫悟空也非常不服氣,還嘗試做出了“殺弒父”的行爲,跟哪吒的“弒父”行爲如出一轍。

這裡面唐僧的一句“你怎麼欺心”用的就非常巧妙,大概李靖從前對哪吒也說過這樣的話,古代“師父”的地位跟父親是一樣的。

如來選擇束縛孫悟空和哪吒的工具不同,來源於這兩位做事行爲標準的不同。

孫悟空很早就到海外求學,學人話學人禮,又跟着菩提祖師學習了很長時間,前七年都在修道,這種綱常倫理道德是刻在骨子裡的。

另外有一個很重要的點,他最開始出門就是要學長生不老之術的,可見對生命和身體的尊重,又怎麼會做出自損這樣的行爲呢?

而哪吒就沒有這層顧慮了。

你說孩子要聽家長的話是吧?因爲你們生了我養了我,我們是骨肉至親?那我便剔骨割肉還給你們。

面對這樣的哪吒,如來如果只是用了一個箍兒束縛他,大家應該能想到之後的故事了:李靖要是敢唸咒,哪吒即便把自己的頭擰下來,死之前也要殺了李靖。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書咚咚原創。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