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有心有智有爲的父親

曾有一位父親的做法引起熱議:兩個兒子花錢大手大腳,總是找父親多要零花錢,父親就在暑假批發了上萬斤西瓜讓兩個孩子去賣,賣瓜的收入給他們當零花錢。

顯然,這是一個有一定教育策略和智慧的父親。通過讓孩子自己掙零花錢,讓他們親身體驗勞動創造財富的過程和不容易,感受勞有所獲的快樂,這比口頭的說教管用得多。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父親與母親一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成爲一個好父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有心,還需要有智,更需要有爲。

做一個不缺位的父親,努力成爲一個優秀的父親,幫助孩子變得更優秀。

前兩天,一個父親爲孩子上小學擇校的事情焦慮不安。我安慰他說:你想過孩子爲什麼優秀嗎?與其處心積慮想通過擇校讓孩子變得優秀,還不如努力當個好父親,幫孩子變得更優秀。如果你對自己這個當父親的有信心,就不必焦慮了。

優秀的孩子背後,不一定有優秀的教師,但一定有很好的家庭教育。當然,不能否認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需要家校社的協同努力,但家庭教育在其中的作用是基礎,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孩子的品質與行爲習慣養成方面,家庭發揮着更重要的作用。一味寄希望於孩子通過接受學校教育變得優秀,把教育的責任都推到學校和老師身上,卻放棄家庭教育的責任,這樣的父母既沒有責任心,也不明事理:學校教育是不可能替代家庭教育的。

好的家庭教育,父親和母親的作用缺一不可。即便是離異家庭,只要父母的角色到位,也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遺憾的是,在年輕一代父母中,有的父親往往缺乏對家庭和孩子的責任意識,不少人還把工作忙、事業爲重當藉口,理直氣壯地缺席對孩子的教育,把一切育兒的責任都推給母親,出現所謂的“喪偶式”家庭。其實這些父親沒有意識到,教育孩子是無可推脫的責任,任何事業都比不上養育一個健康孩子重要。

如果一個當父親的,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無心”,不願意花心思去琢磨、去參與、去改進,怎麼能奢望培養出一個更加優秀的孩子呢?

做一個“粗糙”而不是過度關注和“精細”的父親,放手讓孩子成長。

一方面,我們要批評對孩子教育不聞不問的父親,另一方面,也需要警惕對孩子過度關注的父親。一般情況下,母親容易事無鉅細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但也有一些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兒科醫生告訴我,現在的嬰幼兒有兩種非常普遍的疾病,一種是腸胃方面的菌羣失調,另一種是皮膚病,而病因都是孩子養得太乾淨、太精細了。很多年輕的父母照着教科書“科學”餵養孩子,過於精細化、過於講究,反而讓孩子的機體失去了鍛鍊的機會和抵禦疾病的能力。

豈止在飲食起居上如此。一些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也帶來了孩子自身能力得不到正常發展。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受到傷害,總想親自下場爲孩子解決一切困難,在給孩子營造虛假安逸成長環境的同時,也讓孩子失去了體驗和歷練機會,一旦遇到挫折與挑戰,很容易被打倒甚至走極端。這和“精細養育”造成腸胃與皮膚病多發背後的道理是一樣的。孩子只有在一個個的小傷害和小挫折中不斷歷練成長,才能具備自我修復能力,練就百折不撓的韌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親在孩子堅強、獨立性格的培養方面具有天然優勢,不妨粗糙一些、放手一些,多給孩子一些鍛鍊機會與成長空間。更不要過度誇大孩子受到的傷害,直接插手孩子們之間的小矛盾和小衝突,孩子學會處理與同學或老師之間的摩擦,也是成長的一部分。未來走入社會後,誰能保證你的孩子永遠不受委屈呢?

做一個不求全責備的父親,抓大放小、寬嚴相濟,培養自信的孩子。

在從小給孩子立好規矩養成習慣上,父親的作用至關重要。父親在家庭中樹立一定權威,在一些原則問題上嚴厲一些,是正常且必要的。但同時也要意識到,不要對孩子過於求全責備。

父親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妨抓大放小,注重把握核心的原則與要求,比如責任心的建立,比如自律、認真等習慣的培養。不要給孩子提過多、過高的要求,這樣不僅干擾主要目標的達成,很多時候還會因爲求全責備,對孩子的自信心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孩子的自信在很大程度上來自父母的認可,尤其是父親的態度。過於嚴厲和苛刻的父親,往往很難養育一個自信的孩子。

一個優秀的父親既要在孩子教育上有原則有威信,又不能要求太苛刻,也要學會少一點批評多一點鼓勵,寬嚴相濟,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與自信心,又有利於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最後我想提醒一點,身教大於言傳。當我們希望孩子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就努力給孩子樹立一個這樣的榜樣,成爲好父親的關鍵不是怎麼說、說多少,而是怎麼做、做多少。

原文刊載於《中國教育報》2022年6月19日第4版,版名:家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