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話、海安話,誰更接近普通話?

記得上師專時,咱們女生宿舍裡,如皋女生睡一排,海安女生睡一排,兩排經常打嘴仗,話題無非就是如皋發達還是海安發達?如皋話接近普通話還是海安話接近普通話?

現在想想,那時大家實在太無聊了,這樣的話題值得爭論嗎?誰不說俺家鄉好?家鄉再怎麼着也是家鄉啊,怎麼可能說自己的家鄉不如別人?

不過,再想想,凡事還是有一個大體的評判標準的,譬如發達不發達的問題,看看GDP就明白了,誰也不可以睜眼說瞎話。但普通話標準不標準,可不能由自己來評判,你聽得懂說得順的,未必就是“接近普通話”。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在如皋的地盤上,通常海安話受嘲笑,可到了海安的地盤,如皋話也免不了同樣的命運。記得一個差不多和我同時參加工作的同事,因爲水平、能力突出,後來調到如皋中學任教,一路高升當上副校長,再後來又調到海安中學任職,老實說,無論是如中還是海中,都是我們心目中的名校,海中比如中更厲害(排名在哪兒,你再愛家鄉也改不了這一事實),老同事越升越高,令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可老同事遇到時我們一臉的不開心,他說無論是大會小會,只要他一開口,別人就笑。

我老公的老家和海安一河之隔,我的三個姑子全嫁到了經濟相對發達的河那岸,奇怪的是,她們結婚後漸漸變成海安口音,他們的孩子說的更是絕對正宗的海安話,於是逢年過節親戚走動,如皋人學說海安話,海安人學說如皋話,也不分在誰的地盤上了,相互間善意的“嘲笑”常常令大傢伙開心不已,海安的糯米陳酒和如皋的“昏頭大麴”(“水明樓大麴”的別稱)不知不覺也會多喝幾瓶。

通過分析對比,我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海安話真的比如皋話更接近普通話。例如,“海安”,海安人就說“海淹”,如皋人說成是“海豌”(豌豆的“豌”的如皋讀音),“公安局”,海安人說成是“公淹菊”,如皋人說成是“公豌瓊”,“蠶絲被”,海安人說成是“殘絲背”,如皋人說成是“傳兒絲披”……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別看海安人長相不咋的,但大多數海安話的聲母韻母,和普通話的聲母韻母還是無限接近的,而“長得真好看”的如皋人說的話,卻和普通話相差十萬八千里,幾乎就是毫無章法,隨心所欲,想咋說就咋說!啥?海安人長得更好看?有你個事去!咱經濟不如你,普通話不如你,還想讓咱樣子也不如你?

上表是最新統計結果,神馬情況?如皋好像經濟比海安好噯……

如皋市,是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評爲世界六大長壽鄉之一。地處長江三角洲與張家港市隔江相望,與海安、如東、南通市通州區毗鄰,與泰興市、靖江市接壤。境內景點有:定慧禪寺、如皋烈士陵園、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等。

海安(別稱:紫石),是江蘇省下轄市,位於江蘇省東部的蘇中地區,是“中國禽蛋之鄉”“中國繭絲綢之鄉”等。海安屬北亞熱帶海洋季風性溼潤氣候區,礦產資源有石油、黏土、泥碳等,境內景點有七戰七捷紀念碑、青墩文化遺址、韓紫石故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