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宇科技隕落啓示錄:科技企業應警惕的興衰之路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石飛月 北京報道

作爲國內柔性顯示屏領域曾經的黑馬,以及全球首家推出摺疊屏手機的廠商,柔宇科技的估值一度高達500多億元,然而這匹黑馬最終還是沒能經得起市場的風浪,就此倒下了。11月19日,據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告,柔宇科技系三家公司均被裁定破產。該公司前員工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員工,在柔宇的薪酬一直沒有結清。”

柔宇科技曾經也是資本的寵兒,還一度要衝擊科創板,但最終走上這個結局,與該公司當初戰略抉擇失誤有很大關係。而對於市場的後來者來說,柔宇科技的發展歷程也算前車之鑑,業內人士表示,經營長週期、重資產產業的企業,一定要走一條穩健的路線,不要冒進,在穩定的現金流基礎上,再去嘗試更大的創新和突破。

破產事項塵埃落定

據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三份公告,依據管理人對柔宇科技、柔宇顯示、柔宇電子現有資產及負債的調查結果,可以認定這三家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第一款、第一百零七條之規定,裁定宣告三家公司破產。(柔宇顯示和柔宇電子爲柔宇科技子公司)

這也爲柔宇科技過去12年的發展畫上了句號。只是對於曾經的柔宇系員工來說,一切還沒到結束的時候。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幾天前還披露了目前這三家公司的職工債權清單,包括調薪差額、經濟補償金、年終獎、個稅差額等,柔宇科技、柔宇顯示和柔宇電子這幾項加起來的總金額分別達到1326萬元、1248萬元、67萬元。

“柔宇欠了很多人薪酬,包括我的。”一名柔宇科技前員工無奈地對記者說,他似乎已經對討回這部分薪酬不抱希望,因爲“我的勞動關係在北京柔宇,沒人管。”

其實有關柔宇科技破產一事,早在今年4月就有傳聞,當時柔宇科技發出聲明,稱公司未曾主動申請破產,也未進入破產程序,企業仍在運營中,當時傳聞源自公司離職員工個人,以期權結算糾紛名義提出的破產審查申請。但就在當月,柔宇科技破產審查案就在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了聽證會。

之後的5月,柔宇科技又就“核心技術源自國外,不是自主原創”“產線良率低,設備落後,無法量產”“技術落後,所以沒有大客戶,只做譁衆取寵的樣品”“上市只爲圈錢,追求高估值,不上市就躺平主動破產”等說法一一進行闢謠。柔宇科技當時還提到,近兩年,數位投資股東和創始人劉自鴻個人多次主動借款合計兩億多元給公司,用於解決員工薪資和維持產線基本運行等問題。

從資本寵兒到衰敗

柔宇科技成立於2012年,創始人劉自鴻被稱爲“天才少年”。據公開資料,劉自鴻17歲以江西省撫州理科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之後又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在IBM工作幾年後,29歲的劉自鴻2012年從美國歸國創業,和另外兩名校友魏鵬、樊俊超共同創立了柔宇科技。

柔宇科技專注於柔性電子領域,該公司在柔性顯示屏上採用的技術叫做超低溫非硅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也的確在這一領域取得一些成果。2014年7月,柔宇科技創造了打破世界紀錄的新型超薄彩色柔性顯示屏,其厚度僅有0.01毫米,捲曲半徑可達1毫米;2015年,在深圳投入百億元建設全柔性屏生產線。

最爲大衆熟知的,當屬C端的摺疊屏手機。如果嚴格按照產品發佈速度來看的話,柔宇科技纔是全球推出首款摺疊屏手機的廠商,該公司於2018年10月發佈摺疊屏手機“柔派”,彼時三星和華爲還沒有正式面向市場發佈摺疊屏產品。2020年9月,柔宇科技又推出第二代摺疊屏手機柔派2。

正因爲有這些成果,柔宇科技才能在成立後實現多次增資。據其招股材料,2012年成立時,柔宇科技的註冊資本僅爲10萬元,從2017年到2019年,柔宇科技就增資7次,增資過程中不斷引入新股東。

然而,即便摺疊屏手機的發佈搶了個先,柔性屏的研發也有進展,這家公司在當時受到很多質疑。當時有業內人士稱“柔宇的研發突破,更像是購進一整套頂尖設備做各種研發試驗,然後將實驗室成果面向市場公佈。至於何時規模化量產,並沒有一個明確時間表。”

柔宇科技當時否認了這種說法,並透露在2014年發佈柔性屏技術之後,陸續收到了多家國際知名電子企業的投資合作和收購邀約,但公司考慮與下游客戶合作中立性以及長遠發展戰略規劃等原因最終主動放棄了簽約,而非某些報道臆測的技術問題。

直到2020年申請科創板上市,招股書一披露,業界纔對柔宇科技當時的業績情況有了直觀瞭解。據招股書,2017-2019年以及2020年1-6月,柔宇科技分別虧損3.59億元、8.02億元、10.73億元和9.61億元。該公司表示,公司持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產品仍在市場拓展階段、銷售規模較小且新產品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最終,柔宇科技還是未能成功上市。2021年2月10日,考慮到公司股東結構存在直接層面的“三類股東”等適格性情況尚待進一步論證,柔宇科技研究決定暫緩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上交所批准。而之後,柔宇科技的發展情況每況愈下。

據媒體今年8月的報道,劉自鴻已經不再是柔宇科技的董事長兼CEO,在柔宇科技的身份只剩下公司大股東。不過記者發現,劉自鴻個人微博的簡介仍是“柔宇科技董事長、CEO”,他最近一次出現,是在今年8月舉辦的2024美網女單比賽期間,被發現出現在賽場看臺上。

決策失誤等因素造成失敗

實際上,柔宇科技成立之初,劉自鴻堅持走柔性屏的路線並沒有問題,而事實證明,柔性屏也的確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據Omdia公佈的數據,2024年,柔性AMOLED顯示面板出貨量將達到6.31億塊,同比增長24%,預計到今年年底,柔性AMOLED顯示面板預計將佔據42%的市場份額,超過非晶硅液晶面板的37%,成爲智能手機顯示面板市場的主導技術力量。

但柔宇科技最終走上破產這條路,是由多個因素造成的,“包括管理層戰略決策失誤、核心技術沒有得到產業化驗證、沒能獲得大客戶訂單等。”GKURC產經智庫首席分析師丁少將說。

“比如,柔宇科技在發力B端業務的同時,還大體量進軍C端業務市場,實際上也讓該公司與客戶之間產生了利益衝突,更加不利於其B端業務的發展。”丁少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且柔宇科技的核心技術在產業化方面並沒有獲得比較顯著的進展,沒有形成持續穩定的現金流,而面板又是一個投資龐大、回報週期長的產業,這就造成這家公司很難長期去運營和發展。

另據媒體報道,曾擔任柔宇科技獨立董事的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今年表示,劉自鴻的問題出在他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而資本市場對他超出能力圈的行爲進行了投資,結果導致投資失敗。在其看來,“劉自鴻是一位科學家,但他不具備經營管理企業的基礎知識和經驗。”

柔宇科技的例子,其實也給了很多包括面板廠商在內的科技企業提了個醒。丁少將指出,對一些長週期、重資產運營的產業來說,一定要走一條穩健的路線,逐漸培育起自己的一些業務保證現金流的穩定,然後再去做更大的創新和突破,技術不能只停留在實驗室裡,真正在產線上實現產業化,得到客戶的認可和驗證,是非常重要的。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