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氧量太低? 中壢老街溪魚羣暴斃

中壢老街溪河段魚羣翻白肚,大量死魚沿着溪流而下,散發惡臭。記者曾增勳/攝影

桃園市中壢老街溪河段前天深夜陸續出現魚羣翻肚死亡,隨着溪流漂浮,民衆目睹大量魚羣暴斃、散發惡臭慘況,質疑又是工廠濫排污水釀禍。市府估計至少1萬5千條魚死亡,緊急調查污染源,卻發現溶氧量降低到0.4mg/L,遠低於最低值4mg/L,可能是肇禍主因。

民衆通報中壢老街溪從中正路至環北路約1公里長河段,魚羣陸續翻白肚,路過的民衆掩着鼻子議論紛紛,懷疑上游的工廠亂排污,盼早點抓到污染源。

市府水務局一早派人趕往老街溪興南堰至新明橋間元化路段,沿河清除死魚,避免發臭魚屍干擾民衆生活;沿岸住戶也向市議員謝美英陳情,直指一早開窗就聞到濃烈惡臭,謝立刻到場瞭解。

謝美英說,雖初步排除廢水污染,可能與水中溶氧量偏低有關,建議市府遇太熱或水位過低提前預防或加強巡檢,而非看到問題再處理,不符效率也有礙市容。

環保局表示,前夜11時40分派員檢測,並聯系水務局處理死魚,水質PH值8.1、水溫24.9度、無化學重金屬和異味、水色透明,溶氧0.4mg/L明顯變差,因爲魚羣正常生長溶氧必須在4mg/L以上,懷疑前天大雨把油漬、污染物衝至河川,致溪水溶氧量變差,將進一步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