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230倍以上”

參考消息網5月16日報道 日本《產經新聞》5月14日刊登題爲《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230倍以上”》的報道。報道說,“世界最強海軍”無疑是擁有11艘核動力航母的美國海軍。不過,“世界最大海軍”寶座已被中國海軍奪走。對中國海軍擴大規模提供支撐的,是正逐漸掌握世界市場霸權的中國造船業。據稱,如今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30倍以上”。由於生產力存在差距,中國在戰時新造和修復艦艇的速度將遠超美國,佔據壓倒性優勢,美國國內危機感日益高漲。

報道稱,中國最大國有造船企業中國船舶集團4月宣佈,從卡塔爾能源公司接到建造18艘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的訂單。簽約總金額約爲60億美元,是全球單筆最大造船訂單。中方充滿自信地表示,在需要高水平技術的LNG運輸船建造方面,中國國際影響力將進一步提高。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統計,截至2022年,中國在世界造船市場高居榜首,所佔份額爲46.6%,韓國和日本所佔份額分別是29.2%和17.3%,美國僅佔0.1%。美國海軍部情報局的數據顯示,中國造船能力是美國的232倍。不難想象,數量優勢終將促成質量優勢。

報道指出,中國造船業的發展與中國政府的“海洋強國”戰略是密不可分的。造船業的發展對海軍急速擴大戰力起到了支撐作用。

美國國防部去年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海軍是世界最大海軍,所擁有艦艇超過370艘,在2030年前將增至435艘。而另一方面,美國海軍艦艇現有292艘,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今後數年內將“保持同等規模或有所減少”。

爲何美中造船能力差距擴大至此?笹川和平財團高級研究員小原凡司指出:“根本區別在於是否得到國家支持。美國造船業以商業爲基礎,如果設備投資無法帶來相應的收入,則不會開展相關業務。但中國國有企業是遵循國家的指示強化造船業,也會得到來自國家的資金支持。”

美國海軍協會在今年2月的報告中警告稱,中國造船業的發展和海軍能力的提高“使中國在發生長期衝突之際佔據壓倒性戰略優勢”。美國造船能力自20世紀80年代起逐漸衰退,建造高水平造船廠成爲“國家安全的當務之急”。報告提議,美國應與日韓造船企業強化商業和安全領域的合作。

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託羅2月訪問三菱重工等多家日韓造船巨頭,呼籲加大對美國的投資。(編譯/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