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將用核能執行月球火星任務 動力是美計劃百倍

爲解決長時間月球與火星任務的能源問題,各國都開始投入太空核裝置研究。中國研究人員稱,這是一場不能輸的嚴酷競賽。圖爲大陸神舟13號發射現場。(圖/新華社)

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與聯邦核能研究實驗室上週五提出太空核能動力設計徵求案後,中國也公佈了未來的月球和火星任務中使用的核反應爐計劃。據大陸該項目的研究人員表示,正在開發的這種核反應堆可以產生1百萬千瓦的電力,此型核裝置已完成原型設計及部份元件製造,預估其產生的核動力將是美國類似計劃的100倍。

據港媒《南華早報》報導,參與該專案的2名科學家證實,中國已在2019年啓動這項研究。具體的技術細節和啓動日期並未公佈,但可以確定的是近期已完成了原型核反應堆的設計,其中有些關鍵部件已建造完成。

中國已公開唯一進入太空的核能裝置是玉兔2號上的一枚微型放射性電池,玉兔2號是2019年首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月球車。圖爲玉兔2號着陸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玉兔2號影像圖。(圖/新華社)

報導表示,對中國來說,這個雄心勃勃的項目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到目前爲止,中國已公佈送進太空的唯一核能裝置是玉兔2號上的一枚微型放射性電池,玉兔2號是2019年首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月球車,該裝置只能產生數瓦的熱能供其在月球的夜間使用。

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化學能和太陽能電池已無法滿足載人太空任務的需求,未來人類在月球或火星基地上長期居住已排上日程,預計太空探索任務將明顯擴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研究人員表示,核電是最有希望的解決方案,其他國家已經啓動一些雄心勃勃的計劃,這是一場中國不能輸的嚴酷競賽。

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卸任前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將加快核能在美國民用和軍用太空計劃中的應用。NASA最近對外公開徵求10千瓦核裝置開發案,該裝置要讓人類在月球或火星基地上持續使用長達10年。

報導說,俄羅斯也有類似計劃,他們準備在2030年之前發射由TEM(百萬瓦級核反應堆)驅動大型太空船,在地球低軌道運行長達10年以上,並執行前往月球或更遠的太空任務。歐洲航太局則啓動了一個以德莫克里託斯(Democritos)爲名的項目,預計在2023年對一個200千瓦的太空核反應堆進行地面測試。

第一個在軌的核動力裝置是美國於1965年發射的SNAP-10A軌道裝置,該裝置在永久關閉前的一個多月中產生了500瓦的電力。

報導指出,全球核電站建設持續萎縮,但中國卻以每年7至8座的速度持續擴增,其中一些核電站使用最先進的技術,這種基礎設施的快速增長也讓中國在科學研究與人才方面佔據較大的優勢。不過,大多數中國太空核反應堆計劃都高度保密,沒有政府法規或法律規定來約束與管理,一旦發生太空核裝置故障或發射時出現意外事故,其造成的後果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