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在展館出盡風頭,商業化步伐比預期更快|WAIC觀察
身處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很難不注意到在各個展館出盡風頭的人形機器人。它們靈活且聰明,會跳舞、爬山、後空翻,說笑話,熱門程度不亞於當前最受關注的大模型。
今年參展的人形機器人有25款,數量成爲歷屆之最。參展廠商頻頻提到一個詞:具身智能。這是人工智能的其中一個發展領域,指一種智能系統或機器能夠通過感知和交互與環境進行實時互動的能力,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爲不同形態的機器人。參展商們堅定地相信,機器人就是AI的未來。
聲量最大的人形機器人無疑是特斯拉第二代Optimus,這是它首次在中國亮相。不過,展臺上的Optimus無法互動、觸摸,只能隔着玻璃罩觀看。相比起互動,特斯拉似乎更想強調它的應用前景。
據介紹,第二代Optimus的行走速度相比前代提升30%,手指擁有了感知和觸覺,可以手握雞蛋、搬運重物。藉助視覺神經網絡和FSD芯片,它可以模仿人類操作,進行電池分揀訓練。明年將會有超過1000個它投入到特斯拉超級工廠,幫助提升生產效率。
應用前景的確是今年人形機器人展臺提及的高頻詞彙。總體來看,機器人廠商已經找到了諸多應用場景,甚至拿到了不少意向訂單,正在積極準備量產交付。可以說,人形機器人廠商已經步入了大規模商用的前夜。
例如開普勒推出的先行者K1,它配備了40個關節自由度、80多個傳感器,擁有複雜地形行走、智能規避障礙等多種能力,售價在3萬美元左右。開普勒CEO胡德波表示,目前已經收到了來自物流、汽車製造、冶金等行業的意向訂單,計劃在今年10月份進行小批量生產,明年正式進廠,預計出貨量達幾百臺。
製造業對人形機器人展現出了強烈的興趣,尤其是自動化程度更高的3C、家電、汽車等廠商。近日,優必選也宣佈達成與一汽大衆的合作,優必選將在一汽大衆的工廠引入Walker-S機器人,承擔螺栓擰緊、零件安裝、零件轉運等工作。優必選董事會主席周劍表示,人形機器人計劃今年內進入新能源汽車產線實訓並在年底前完成交付,於明年進行小批量交付。
傅利葉在本屆WAIC期間展出了通用人形機器人GR-1,並宣佈已經實現量產交付。基於強化學習算法和大量仿真訓練,它能夠模仿學習人類運動,完成跳舞、打鼓、放置物品等日常生活動作,也能在戶外複雜地形和非平整路面上順利行走。據透露,GR-1售價在150萬元-200萬元之間,應用場景在科技館、科研機構、高校等。
一些廠商開始在機器人上搭載多模態大模型,例如巖芯數智推出的Yan1.2多模態大模型。在一款名叫小智的機器人裡,Yan1.2和樹莓派5代芯片的配合,能夠在極低算力的設備下實現多模態能力。
巖芯數智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傳統的自動控制機器人不同,Yan1.2可以搭載在智能手機、機器人以及其他多樣化設備上,基於大模型的語音和視覺處理能力來實時識別環境、準確理解用戶的模糊指令和意圖,並據此控制其機械軀體高效完成各類複雜任務。
不少觀衆的都對界面新聞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節奏比預期更快、潛力也比預期更大。例如,它的上肢雙臂能夠在製造業替代複雜、頻繁的人勞動,運動能力則能夠取代具有安全風險的勞動。待到機器人大腦變得更成熟之後,還有望承擔更高算力的工作。
但同時也要承認,人形機器人商用的步伐仍然處於十分初級的階段。由於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並不十分完善,許多廠商仍在奮力量產交付的階段。即便是巨頭特斯拉,目前也只能向1000臺努力。特斯拉CEO馬斯克也曾提及,Optimus連執行器都需要定製,目前沒有供應商生產Optimus需要的執行器。
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許彬則直言,具身智能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並且只有人形機器人才能實現通用人工智能。
“人類社會存在的所有數據,都是爲了讓人類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所有對世界的理解、認知和情感的數據,都是基於人體產生。貓、鳥、蟲、魚等動物身體,都無法感知到人類世界的方方面面,也不可能訓練出通用人工智能。”許彬說。
許彬認爲,未來三到五年內,人形機器人可以在智能製造領域得到廣泛應用,5到10年可以在家庭服務等複雜開放環境下落地應用。
海外廠商也對人形機器人的未來非常樂觀。馬斯克預言,未來將會是人手一臺人形機器人的世界,如果算上工業應用領域,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將達到200億。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則認爲,人形機器人在未來2-3年內會有突破性技術進展,100年後遍佈大街小巷,就像汽車那樣普及。
中美廠商正爲此展開激烈角逐,期待在那時到來之前,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拿下重要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