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議:普通家庭不要過早消耗掉孩子的能量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父母是普通的打工者,只有初中學歷,但他們的孩子卻是全縣第一名。

孩子的成績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好,剛去爸媽打工的城市借讀時還是上小學。

一開始學習習慣什麼也並不好,孩子在父母的“鬆弛”教育下逆襲了。

當孩子因爲迷上踢球,兩天沒寫作業被請了家長。

媽媽是這麼說的:“兩次作業沒寫,也不是什麼大事,踢球也是學習,還能交到朋友,挺好的。”

當孩子成績在全班中下游時,父母是這樣說的:

當孩子偷偷省下零花錢和餐費買了個二手手機玩時,父母沒有責備孩子“不務正業”,反而有點心疼孩子。

他們是這樣跟孩子說的:

父母這麼一說,孩子反而不玩手機了,手機似乎也沒那麼有意思。

一家三口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孩子總是說:“不行了,我得寫作業了。”爸媽卻覺得不着急,還能再聊一會。

腦海中已經不自覺浮現出一副:“燈下閒坐、家人可親”的場景。

在老師眼裡,孩子成績不是特別優異的,但情緒穩定,自信樂觀,踏實認真。

就這樣,在父母的“鬆弛”教育下,孩子的成績反而一路上升,最後中考考了全縣第一。

故事講到這裡,我想很多父母已經感觸萬千了。

現在拼命“卷”的大環境,父母壓力大,孩子更沒有鬆弛感可言,這樣的相處方式和教育方式變得稀有。

但不得不說,這纔是家庭教育本來有的樣子,是接納,是包容,是鼓勵……

這些不需要太多的文化、也用不上優秀的資源,但偏偏是最難的,很多家庭做不到。

都說抑鬱症其實就是身心能量太低。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能量狀態,就是他的生命狀態。

孩子也是如此,孩子能量越充足,做什麼都精力充沛,不怕失敗和挑戰。

能量低的孩子,身上看不到朝氣,經常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

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短跑,起跑慢一點也沒事,跑得久一點,能跑到終點纔是贏家。

教育的本質是給孩子賦能,而不是不斷消耗孩子。普通家庭更是要注意,不要用這3種教育方式消耗孩子。

1、總喜歡向孩子訴“苦”

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從小媽媽就經常在自己耳邊訴苦:“婆媳關係不好、妯娌關係不好、姑姑不好、叔叔不好、爸爸不好,她從結婚開始吃了多少苦,爲了養育自己吃了XXX的苦,身體因爲這些得了XXX病。”

以至於自己買件新衣服都會覺得很內疚,很自責,總能感覺到彷彿有一雙哀怨的眼神盯着自己說:“我還在痛苦,你怎麼能享福。”

面對這種很正常的生活,都覺得自己“不配”,彷彿人生吃苦才應該是常態。

苦情教育,是中國家庭最大的PUA。

或許父母的初衷是爲了讓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父母的不容易。

也有可能陳述的是事實,把家裡好的資源都用在孩子身上,爲了供孩子上學費心費力。

但是我們卻不能忽視孩子的認知不全,世界觀尚在建立中,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父母愛抱怨,家就會像“情緒垃圾場”。

如果我們肆無忌憚的跟孩子訴苦,把生活的不如意都推在養孩子這件事情上。

“苦”是會加倍轉移在孩子身上,成爲壓在他心頭的大石頭,一點點消磨他的能量和信心。

2、總想着控制孩子

有網友調侃,當代父母PUA三件套,打擊、賣慘、爲你好,事實都想幹涉孩子。

干涉並不可怕,過度干涉纔是最可怕的。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齊明月的母親就是非常典型的過度干涉行爲, 孩子小到穿什麼衣服、吃什麼菜,大到交什麼朋友、做什麼工作,都要在自己的安排之下。

可以說齊明月就是在父母不斷否定、打壓和控制下長大的。

媽媽都是爲了孩子好,孩子卻非常難受和壓抑,爲了擺脫媽媽的控制,齊明月甚至高考少填了一張答題卡。

不管是打擊、賣慘還是什麼的方式,過多的管控會讓孩子的自我被壓抑。

《種樹郭橐駝傳》中關於種樹是這樣寫的:

有一類人非常關心自己種的樹,一天到晚盯着,還要搞破樹皮看它是死是活,搖晃樹根看種結實沒,樹木的本性就慢慢離它遠去了,雖說是好意,其實是傷害。

這跟父母過度干涉孩子一個道理,該放手的時候不放手,你覺得是愛,對孩子而言卻是在不斷消耗他的能量。

3、喜歡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某乎上有個提問:“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有個回答是這樣的:

小時候我挑食,媽媽把碗摔到地上的歇斯底里;

在家不小心把筷子碰到地上,就會被大聲責罵;

導致現在我碰到什麼東西,都會下意識害怕;

高中不小心掉了身份證,一想到要父母請假幫我補辦,我焦慮地在宿舍廁所哭了好久

如果一個人一直處在被挑刺的環境中,再有活力的孩子也會被消耗到崩潰。

孩子的內心比成人更脆弱,那些大人不以爲然的小事,都可能會消耗孩子的心力。

孩子起初可能並不在意,但父母憤怒的態度和激烈的反應,讓這些變成孩子招架不住的大事了。

父母存在的意義,是當孩子想起你的時候,他的內心充滿安全感和力量。

普通家庭想給孩子賦能,請這樣做:

1、營造好的家庭氛圍:

進家門前,丟掉壞情緒,收拾好心情;

吵架可以,但要以解決問題爲目的,而不是發泄情緒;

小事不糾纏,大事不責備,有事一起扛;

定期組織家庭座談會,促進親子關係;

2、做好“三個一”的高質量陪伴:

一席話:陪孩子聊天談心10分鐘;

一段路:陪孩子飯後散步一下或者運動一下;

一盞燈:一家人燈下共讀,孩子學習,父母安靜的做自己的事情。

父母用心陪伴的時刻,都是星星之火,可以點亮孩子的內心。

3、經常正向讚美表揚孩子,肯定情緒、肯定動機、肯定做到的地方,肯定可以提升的地方。父母的誇讚和信任是有力量的。

4、利用城市資源

帶孩子參觀博物館、科技館、動物園、植物園等,很多都是免費參觀,還會有免費的讀書活動、手工活動等,爸爸媽媽可以多關注本地各館的信息,帶孩子參加省錢省心。

5、戶外活動

不定要帶孩子去高端親子游,但一定要多戶外活動,比如爬山、所在城市的公園、景點、露營、放風箏、騎行等活動。、

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人就喜歡呆在沒有天花板的地方,能量滿滿。

6、帶孩子打卡一些小事

比如秋天可以和孩子做:

一起做撿樹葉、做樹葉畫;

一起去爬山;

一起看電影、紀錄片;

雨後一起踩水坑;

一起畫下秋天的顏色;

一起種下一顆種子,觀察它發芽、長大;

一起去菜市場買菜,讓孩子決定買什麼菜;

如果做不到給孩子賦能,那至少不要過多的消耗他的能量。

愛需要付出,更需要智慧。

真正愛孩子,不是時時刻刻管控着他,讓他時刻在自己的羽翼下,大事少不了干預,小事少不了嘮叨。

我們應當在親子存儲罐裡存下足夠的“親子快樂時光”,讓孩子即使遇到困難、煎熬,也有能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