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防汛抗旱兩手抓,築牢防災減災屏障

孟 哲

6月16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佈高溫黃色預警和暴雨黃色預警。預計17日白天,新疆南疆盆地和東部、內蒙古西北部、京津冀、山東西北部等地將有37~39℃高溫天氣,局地可達40℃以上;福建西北部、廣東中部和西北部、廣西東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這樣的極端天氣不僅考驗着自然環境的承受能力,更是對人類社會應對自然災害能力的嚴峻挑戰。極端天氣之下,我們需要具備更加長遠的視角和更爲有力的行動。

持續性的高溫天氣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困擾,對農業生產、電力供應等領域造成了嚴重影響。相關部門應加強防暑降溫宣傳、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溫設施等,以減輕高溫天氣給人們帶來的不適。在部分地區,持續的高溫少雨對農業灌溉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各部門要精打細算水資源,堅決確保人畜飲水安全,努力保障工農業生產用水需求,最大限度降低乾旱影響,減少災害損失。面對高溫乾旱的挑戰,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採取有效的應對策略以減輕其影響。乾旱不能等待天降甘霖,防災減災必須依靠我們的智慧和努力。

與此同時,防汛工作同樣亦不容忽視。防汛是守護家園的第一道防線。暴雨等極端天氣不僅會導致城市內澇、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還可能對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影響。一方面,建立健全的防汛體系,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是保障社會安全穩定的重要舉措。例如,加強防洪設施建設,提高防洪排澇能力,加強河道治理和堤防加固,以確保河流暢通和堤防穩固。另一方面,科學的預警系統也至關重要。通過精準的氣象預測和水文監測,提前預知暴雨、洪水的到來,從而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在災害發生時,能夠迅速調動資源,進行有效的救援和災後重建,更是減少災害損失的關鍵。各部門需將工作做到前面,把功夫下在平時,從制定好應急預案、備足防汛物資,到加強大江大河洪水的防範應對、盯緊中小河流洪水防禦,再到加快推進基層防汛人員業務能力提升,補齊短板、堵塞漏洞,未雨綢繆、精心備戰,才能不斷提升防汛安全保障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旱澇並存、旱澇急轉、旱澇交替等各種複雜情況。各地各部門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摒棄傳統的、單一的防災思維,採用更爲靈活的應對策略,並具備快速響應和高效調配資源的能力。我們應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的策略,落細落實各項防汛抗旱措施,全力構建堅實的防汛抗旱防線。

防汛抗旱工作不容小覷。事實一再證明,我們不能僅僅依賴於災後的緊急救援,更要未雨綢繆,做好災前的周密預防和精心準備。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面對自然災害時從容應對,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保護人民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讓我們共同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災減災屏障,迎接每一個充滿希望的明天。

人民網評:堅決打贏抗旱保供水硬仗

人民網評:多措並舉抗旱保夏種,築牢糧食豐收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