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真能移居太空?研究:粒線體受損加速老化
(首圖來源:Pixabay)
【文‧黃嬿】
人類要避免滅亡,似乎非得離開地球不可,但人類即使有這種聰明才智,恐怕老天也不願意讓路。國際科學家合著的研究警告,長期太空旅行對健康的影響可能嚴重低估,特別是細胞老化和粒線體功能,這些影響可能很難或不可能逆轉,人類探索深空的可行性將大打折扣。
科學家早就知道,太空飛行會帶來健康風險。例如因缺乏重力而流失骨密度和肌肉量,太空高輻射似乎導致細胞和 DNA 損傷,會對身體產生一系列影響,這些影響可能是爲什麼太空人在以後的生活中更容易患心臟病,並且有些人在進入太空後視力會惡化的原因。
不過,仍有科學家樂觀認爲,雖然太空人出現一系列生物標記的變化,但大多數測量結果在返回地球后的幾個月內就恢復正常。對此,一羣科學家認爲,大多數太空人年輕、健康、體格健壯,對於身體不太健康或年齡較大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承受不住太空旅行的壓力,此外,當距離地球越遠、時間愈長,會發生什麼情況尚不清楚。
量子生物學角度揭發細胞損傷
〈太空旅行的健康危害:量子生物學的新見解〉一文,科學家用傳統生物學見解,加上量子生物學角度,研究細胞系統某些亞原子行爲,瞭解酶活性、電子傳輸及最重要的粒線體健康等功能的作用。
他們認爲,太空輻射、微重力、晝夜節律紊亂,和其他太空特有的壓力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可能會加速生物衰老,破壞細胞穩定性,並導致粒線體層面的損傷。粒線體通常被稱爲細胞發電站,可產生能量和管理細胞健康,當這些細胞器受損時,細胞可能難以維持能量平衡,導致氧化壓力、發炎和過早老化的跡象。
正常的地球條件下,粒線體透過平衡的化學環境轉移電子,來幫助調節能量。但是在太空中,輻射和微重力可能會增加細胞內的氧化壓力,改變電子流,當損傷長期累積後,表現形式類似於加速衰老,伴隨發炎、認知功能下降,甚至免疫反應減弱等症狀。
複製地球環境人類才能生存
這項發現強調,雖然保護太空人免受輻射和提供充足的運動是優先解決方案,但可能不足以確保長期健康。研究員表示,目前爲止,太空界的重點一直是太空旅行固有的物理和工程挑戰,但長期健康問題似乎還沒有被體認到,也沒有充分解決。
呼籲擴大研究太空特定條件例如磁場減弱、晝夜節律改變和人工照明對細胞健康和氧化壓力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太空中保持粒線體健康,以減輕加速老化效應。
研究員也坦言,太空生存並不一定能讓人類處於最佳健康狀態和實現繁榮的生活,人類能夠在太空以最佳健康狀態生活的唯一方法是準確複製地球環境。
如果科學家有辦法穩定細胞結構量子過程,就能設計出保護措施,確保太空人長期任務健康,也能造福地球人類,爲老化相關疾病提供新治療途徑。
【本文章由科技新報授權提供,更多精彩內容請詳科技新報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