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智庫:陸有更大潛力爭取西方陣營涉中議題內部分歧
人大智庫:陸有更大潛力爭取西方陣營涉中議題內部分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俄烏衝突2月21日屆滿兩週年之際,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舉辦第十屆(2024年春季)全球治理論壇,期間,中國人民大學區域國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韓炎峰、院長翟東昇與全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丁一凡聯名發表《撤資浪潮之後:在俄外企情況、俄方應對及對我啓示》分析了俄烏衝突發生後在俄外企情況以及俄方的應對措施。強調中國有更大潛力,爭取西方陣營在涉中議題上的內部分歧。
論壇對外發布了三份智庫報告《俄羅斯未來重塑,中國可積極引導—— 2022年以來5次赴俄羅斯深度調研21個城市的智庫報告》、《俄烏衝突兩週年:影響與啓示》、《撤資浪潮之後:在俄外企情況、俄方應對及對我啓示》。
其中,《撤資浪潮之後:在俄外企情況、俄方應對及對我啓示》報告指出,美國及其盟友佔退出俄羅斯市場公司的絕大多數,民衆對俄態度、在俄盈利能力與資產類別影響着各國企業留存率。輿論壓力、經濟制裁與軍事衝突本身都對在俄企業經營造成了阻礙。
俄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緩解外資撤離衝擊,但仍面臨阻礙。
報告分析稱,外資的退出對俄羅斯本土企業的影響是兩面的,這取決於其所在行業的可替代性與替代效率。
一方面,外資在微電子、IT、汽車等行業的撤離對俄羅斯經濟和本土企業的正常運轉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俄羅斯的部分農業生產也受到了制裁限制。
另一方面,政府主導了對外資的收購行爲,本土資本能夠低價收購外資企業,政府也從中抽水,增加了財政收入。在產業壁壘低、可替代性強、國產化率高的行業,外資的退出反而使本土資本受益。
基於以上分析,報告建議,中國應加強對歐經濟合作,堅定不移對外開放,重視輿論宣傳,並重新評估與美西方國家的相互依賴關係。
報告指出,中美經濟脫鉤與加強和歐洲的經濟聯繫並不矛盾,中歐經貿關係的強化會削弱美歐對中政策的協同性。在俄烏衝突中,歐美掀起的輿論浪潮並未實現外資企業的全面撤離,許多歐美企業也通過各種手段規避輿論壓力、以繼續在俄營運。尤需注意的是,這一事實是俄羅斯對烏髮動軍事行動、且讓歐洲諸國感受到武力威脅後發生的。中國並不存在對歐洲的潛在軍事威脅,且與歐洲許多國家的經貿往來程度遠甚於俄羅斯。
從這一基本條件看,中國有更大的潛力爭取西方陣營在涉我議題上的內部分歧。而有針對性的開放正是抵禦單邊制裁的有力武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事實會讓許多公司、乃至國家對跟隨經濟制裁心生牴觸。
因此,中國應有意控制對美國與對歐洲諸國的外交「水溫」,鼓勵中歐經貿往來,必要時可以對美歐相同程度的負面政策給予差異化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