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平臺經濟帶動中國經濟增長

(圖/達志影像)

2022大陸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連兩天在北京舉行,爲2023年經濟工作定調,已於12月16日結束。會議指出,2023年要堅持穩定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當前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

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點到底在哪裡?可以看到,近十幾年來,拉動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兩大動力(房地產及平臺經濟),2022年都出現嚴重收縮。房地產市場的同期性下行調整在2023年還會繼續,並不容易逆轉,房地產重新成爲經濟主要增長產業機率應該不會太高。

前十幾年中國數位經濟的空前繁榮,成了中國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但是,從2020年下半年以來政府以企業反壟斷爲由,以政治化的方式對平臺企業的整頓和監管,給繁榮成長中的中國數位經濟或平臺經濟澆上了一盆冷水。最近胡潤全球500強企業榜單排名,由於市場疲軟以及對高科技平臺企業的打壓,中國35家頂級公司的市值在兩年內暴跌52%,相當於當前A股總市值20%。大型科技平臺企業騰訊及阿里巴巴分別從最具有價值公司前10名下跌至第26位和第48位;兩大公司的市值巨幅縮水,騰訊由4320億美元跌到了目前的2650億美元,而阿里巴巴由4150億美元跌至1710億美元。

大型科技平臺公司的市值急劇縮水,這不僅意味着投資者不再看好這些大型科技平臺公司的前景與未來,不再看中國數位經濟的未來,意味着早幾年空前繁榮的中國數位經濟的終結,更是意味着中國數位經濟的規模全面收縮及國際競爭力全面下降,意味着數位經濟對中國經濟「穩增長」的貢獻力全面減弱。究其原因,就在於2020年下半年以來政府對大型科技平臺反壟斷的監管與整頓。

要重啓中國的平臺經濟,並讓數位經濟及平臺經濟重新成了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動力,就得對兩年來政府以運動式的方式對大型科技平臺企業反壟斷的監管和治理進行全面理論反思,對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全面的清理,以此總結經驗教訓,以更爲開放及寬容的方式迎數位經濟的創新。在切實把握數位經濟的本質特徵及內在運行規律基礎上來制定政策及法規,來對平臺經濟進行動態化監管與治理,只有這樣才能重建中國數位經濟的市場信心,才能重造數位經濟的繁榮,增加中國數位經濟的國際競爭力,讓數位經濟及平臺經濟真正成爲中國經濟穩增長之動力。(作者爲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