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夫用手機控水 水利署今籤三方「智慧灌溉」MOU

爲了達成智慧灌溉節水,水利署署長賴建信(左2)、臺積電副總林錦坤(左1)、嘉南農田水利會會長楊明風(右1),在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中)見證下,簽署合作意向書(MOU。(圖:王玉樹攝)

去年10月到今年6月,嘉南地區降雨量僅及歷年平均5成。水利署今年1月於嘉南灌區設一期作試驗田實驗「智慧灌溉節水」,結果成功節水36%,創該區史上用水量最低紀錄。今日水利署、臺積電與嘉南農田水利會三方簽署「智慧水管理–精進灌溉計劃」合作意向書(MOU),預計擴大嘉南灌區實驗計劃到後年(2020),之後就往北推廣到石門灌區、新竹寶二灌區、明德灌區等,盡力省下更多農業用水。

嘉南農田水利會聘有1300位掌水工,負責巡水路、調配7000座水門,節省農田灌溉用水。因掌水工多是由農民出任,經濟部水利署署長賴建信說,老農民們多數年紀60到80歲,體力有限,要去開關水門,是很大負擔,且巡查也會有安全問題。

未雨綢繆,水利署乃於烏山頭大壩西方官田區八田路區域56公頃,試辦「精進灌溉計劃」,在試驗田間安裝田間水位計,每0.25公頃設一個(感知器),然後搭配臺積電可遙控智慧水門的專利晶片。如此在今年嘉南一期稻作水情不佳時,加強灌溉管理,搭配智慧灌溉管理多節水2%到5%下,每公頃單位面積用水從過往1萬3000降至8300噸,節水率達36%。

水利署表示,未來透過建置自動田間水文觀測,農民只要透過手機或平板,就可一手掌握農田狀況,並遙控開啓水門進水或擋水。若在嘉南一期稻作全面推廣,預計可節水9500萬噸,相當臺南市三個月用水量。

水利署、臺積電及嘉南農田水利會簽下MOU後,試驗計劃持續擴大,由水利署提供方案、水利會供地、臺積電持續研發晶片。接下來第二期試驗田面積要擴大至88公頃,等後年實驗結束,即往中北部灌區推廣,達成農業智慧節水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