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搶水!農水署擴大灌溉有成 青農回鄉學童也增加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5日舉辦擴大灌溉提升績效宣導記者會(簡立欣攝)

農民看天吃飯,水是農業的根本,但近年來極端氣候、旱澇交替對農業造成極大風險。農業部今日展示過去3年來擴大灌溉服務的成果,不但受益面積已達5.6萬公頃、受益農戶達8萬餘戶;最重要是青農回鄉,學童也增加了。「原本只是想解決水的問題,沒想到解決了人的問題!」

農業部今日舉辦「擴大灌溉服務有成,農田水利效能提升績效」記者會,農田水利署署長蔡升甫表示,臺灣山高流急,如果沒有好的蓄水系統,即使雨水豐沛,很容易直接流進大海。過去農田水利會是公法人,是會員制,只供水給灌區內的農民;且17個農田水利會之間各自獨立,行政成本高且效率不彰;另外圳路、閘門年久失修常有破損導致灌溉水滲漏,浪費水資源。

蔡升甫說,2020年農田水利會改制成爲農水署之後,爲了讓原本農田水利會灌區之外的農民有水用,農水署擬定5項措施,包括:「蓄豐濟枯」興建埤塘、調蓄水池;「引水廣佈」圳路水門、隧道渡槽;「取清防污」公私協力、跨域合作;「智慧灌溉」田間感測、雲端控制;「永續共好」公平配水、共管共好。3年來擴大灌溉5.6萬公頃、嘉惠8萬餘戶農戶。

他舉南投縣埔里鎮爲例,當地打通隧道和水路,將能高大圳的水「東水西送」到大坪頂百香果區,用水成本降4成、人力成本降3成、獲利增加35%,農村經濟活絡,最感人的是學童也從65人增加到80人。「原本只是想解決水的問題,沒想到解決了人的問題!」當地蔡姓百香果農說,以往大家搶水造成紛爭,現在打開水龍頭就有水,感到幸福。

再以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地區蜜香紅茶產區爲例,蔡升甫說,這裡甚麼都好,就是水源不穩定。從秀姑巒溪引水之後,人力成本下降 75%、單位產值增加 43%,返鄉青農16人。謝姓農民是百大青農,他表示茶農每年6月底到9月底都在等颱風,因爲颱風帶來雨水。問題是過去幾年沒颱風,農水署協助做了水塔撐過7、8、9月,茶農才能存活。

農水署更加強清淤機制,5月新增民衆免付費通報專線0800-788717(請幫忙清一清)及圳路清淤通報網。一名彰化農民表示,他的農田在中下游,常常沒水,google到農水署的清淤通報機制,一通電話過去,一小時之後就有人迴應,隔天就有人來約時間勘查、清淤,解決了他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