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利結束 屢傳ECFA中止聲浪

臺灣漁業產值達八百多億元,ECFA曾爲養殖漁業帶來大陸市場商機,如今兩岸關係急凍,中小漁民憂心外銷將遇困境。圖爲國內最大石斑養殖區屏東的漁民,在寒冬中捕撈石斑魚。記者劉學聖/攝影

十一年前,東港區漁會前總幹事林漢醜肩負兩千多位漁民期待向臺灣政府和中共喊話請命,他肯定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將石斑魚等少數魚類列入免稅清單,更期待東港「三寶」鮪魚、旗魚、櫻花蝦也列入後ECFA免關稅清單。

石斑漁民:兩岸市場合則兩利

十年過去,林漢醜前年以民進黨籍身分參選東港鎮長,他卻不諱言,「民進黨立場抗中,但臺灣很多漁民沒太多政治意識形態,只煩惱生計。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兩岸關係降至冰點,中共陸續對臺制裁。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指出,二○二一年起大陸海關就針對石斑魚、調製食品、鳳梨、釋迦等,以檢出禁藥等理由限制進口,也對農產、化工、紡織等二五○九項產品啓動進口限制和貿易壁壘調查。

當大陸收回政治紅利,石斑魚業者這三年遭遇疫情與政治夾殺。屏東佳冬、林邊的石斑、午仔魚每年輸陸佔比達七成,林邊漁會總幹事陳忠敏指出政府雖力主外銷美國,但銷美有加工費和運費,相較直接出口活魚至大陸,外銷歐美利潤微薄,成本加劇。

石化業者:無關稅優惠難競爭

石化業者同樣焦慮,元月起大陸對產於臺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十二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石化公會指出,石化產品前年出口約三五○億美元,其中一一六億美元出口至大陸,佔比百分之卅三;ECFA早收清單中,石化產品銷往大陸金額七十一億美元,佔比百分之四十三。

沒有關稅優惠,石化產品關稅從零升到百分之二至十。石化公會理事長曹明指出,石化、工具機、農漁業受影響範圍廣,希望政府積極協商。

曹明分析,大陸石化產品產能位居全球最大,目前大陸也積極外銷,臺灣少了政治紅利又得面對陸日韓競爭,且上述國家又與東南亞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你(臺灣)很難競爭得過日本、南韓,這對臺灣整體石化業影響滿大。」

ECFA若斷 產業衝擊連動

中經院研究ECFA中止或部分中止的可能影響,工業衝擊部分,二○二二年石化、塑膠及橡膠對中國出口佔比高達百分之四十三點一,機械業佔比百分之卅點六,石化、塑膠及橡膠取消後面臨的最惠國待遇(MFN)關稅稅率爲零至百分之廿五;機械業爲零至百分之十四。

吳佳勳預期若ECFA全面中止,衝擊我國出口值約二○四億美元,考量廠商ECFA利用率約六成,其實ECFA早收優惠取消影響更低,但「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衝擊的是兩岸經貿的信任與兩岸談判的基礎,以及各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效果,影響會不斷擴大至周邊產業,非常深遠。」

她解釋,長期來看,影響兩岸經貿重要關鍵取決美中關係張力。若美中科技競爭持續,大陸將被迫「內循環」,強化科技自主與本土供應鏈,加快國產替代進口,「大陸推動自主供應鏈,臺商優勢會逐漸消失。」

臺灣主要出口地佔比變化 製表/財經中心

太陽花衝擊 阻斷兩岸青年理解

南寧臺商協會副會長林大爲也說,十年來一路見證太陽花運動,看着兩岸交流由熱趨冷,「太陽花運動對臺灣最大沖擊,就是徹底阻斷年輕一輩理解與認同中國大陸的大門」。

林大爲說,太陽花事件發生時的那一代年輕人多已三十而立,兩岸疏離更趨明顯:臺灣年輕人仇中、中國大陸年輕人也仇臺,政治力運作對中華情懷的切割,「讓你少了更多朋友、增加更多敵人。」

主計總處二○二二年國人赴海外工作統計已經顯示,國人赴大陸工作十七點七萬人,佔比降至兩岸開放交流以來的最低,僅百分之卅七點五;在此期間,赴美工作十點三萬人,比重達百分之廿一點八創新高。

「我在大陸看見的是,臺商、臺生變少了,再加上旅遊中斷,兩岸更加互不瞭解,變成同文同種、最熟悉的陌生人」,林大爲感嘆,中國大陸對臺紅利已瀕結束,臺灣人如何在「去中國化」及「臺灣加一」趨勢下重整旗鼓、重新佈局,是嚴峻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