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國民法官「中籤者」安心 司法院「國民法官心理健康手冊」正式公開

圖爲司法院近日新推出的「國民法官心理健康手冊」。(圖 / 司法院提供 )

《國民法官》制度今於1月1日正式上路,從7月中旬起,即將有第1件進行選任程序的國民法官案件。因應國民法官從一般民衆篩選,爲照料國民法官心理健康,司法院亦爲此編印「國民法官心理健康手冊」,提供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閱讀。

截至7月11日止,司法院共計40件由檢察官起訴之國民法官案件,其中6案已排定選任程序(包括臺北、新北、基隆、金門等法院),將來被抽選的民衆有機會步入法庭參與審判。另,法院亦會於各層面妥善照料,讓每位被抽選的國民能夠安心參與審判,專心扮演好國民法官的職責,並把這樣寶貴的參與經驗傳達給社會大衆。

司法院考量,國民法官審理案件時,需要充分審酌重大刑事案件而作出論罪及科刑的判斷,心理負擔以及壓力沉重,且於參與審判過程中,亦有機會接觸令人不適的證據資料,心理可能受到強烈衝擊。鑑於保密義務,司法院亦指出,國民法官可能存在心理壓力,卻不知如何以適當方式,尋求外界協助。

圖爲司法院近日新推出的「國民法官心理健康手冊」。(圖 / 司法院提供 )

(圖 / 司法院提供 )

司法院亦規劃印製心理健康手冊,交由各地方法院分發給參與審判的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手冊文案由社團法人臺灣醫療健康諮商心理學會負責編擬,並邀請學者專家協助審閱,同時搭配美編設計,使整套手冊更易閱讀。

另,司法院表示,手冊採用Q&A方式,國民法官可藉此更瞭解案件審理各個階段時,可能面對的心理壓力;也讓國民法官知道職務內容與應準備之心理建設,還提供自我心理健檢表、各種心理健康資源等整理,協助國民法官排解負面情緒,亦希望藉此讓國民法官知道應該如何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