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留住記憶 讓人們記住鄉愁

如今,公園遊園建設日益成爲引領城市生態文明發展的重要方式,成爲滿足人民羣衆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鶴壁市城市管理局牢固樹立“人民城市爲人民”的理念,在規劃上進一步完善、思路上進一步拓寬、形象上進一步提升,公園遊園圍繞市民的需求來建設、貼近市民的願望來改造,使羣衆更有獲得感。

文化賦能深度融合

提升公園綠地文化內涵

鶴壁市城市管理局積極貫徹落實“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統籌開展十有城市建設提升行動,把歷史積澱、文化精髓、人文修養、鄉風民俗引入立園建園管園之中,着力保護具有本地特色的詩經、淇河等歷史文化,以文融綠保護傳承歷史文脈。

市城市管理局結合鶴文化、民俗文化、詩經文化等當地特色文化,編制《鶴壁市公園綠地及遊園文化提升規劃方案》,對城區遊園進行文化命名,特邀專家通過實地考察及座談指導方式,對鶴壁市園林綠化及城市綠地提升規劃進行專業指導,推進文化與綠化的有效融合。

指導各縣區結合鶴壁歷史文化,在公園綠地建設中融入淇河文化、民俗文化、殷商文化等,建成淇河生態風貌帶一河多園、桃園公園等一批特色鮮明,讓市民記得住、留得下、有回憶的文化公園。

結合城市更新,以“一街一景觀、一巷一遊園、一園一特色”爲原則,指導各縣區分批打造了以“鶴煤礦山”文化爲主題的向上園、以“山城非遺”爲主題的積善園、以七夕元素爲主題的愛情遊園等60餘個文化遊園,讓老城展現新面貌。結合“口袋公園”建設,植入地擲球、芝麻官等元素,厚植文化底蘊,提升文化內涵。

因地制宜高標建設

擦亮地域文化生態品牌

在公園遊園建設上,鶴壁市注重綠化與文化融合,通過“文化建園”,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市城市管理局指導各縣區充分挖掘歷史典故、傳統文化、地方習俗和民間藝術等元素,因地制宜融入本土文化和地域特徵,打造人文景觀,讓公園遊園融入歷史、植入文化、具有內涵,做到“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實現了由園林向園藝的轉變。

浚縣通過建設文化小品,融入園林景觀,建設以正月古廟會爲代表的民俗文化園、以子貢植楷爲代表的楷園、以農耕文化爲主題的芳藂(cóng)園等,讓遊客在走進自然之際瞭解歷史,感悟時代精神。淇縣以衛國故城文化爲靈魂,以衛國故城城牆遺址爲載體,以沬水園生態水系爲依託,建成衛國故城遺址公園,該公園成爲城市新地標。淇濱區融入黨建文化、詩經文化、歷史文化等,建設了正月園、初心園、芝麻官遊園、傲霜園、淇興園等遊園,改造提升了一批法治、安全等主題遊園。山城區圍繞“山城八景”打造“兩線兩廊二十園”,結合背街小巷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工程,建設了留住工業印記的向上園、善行文化系列遊園等一批備受市民稱讚的家門口文化遊園。鶴山區建設南山森林公園、羑河溼地公園,讓人再次回想“仙鶴棲於南山之壁”之意境;開發區結合工業園區特色,改造建設了極速遊園、仕佳遊園,建設了“小而精、小而全”的嵩山體育公園;示範區結合殷商文化、鹿臺遺址,打造朝歌文化園,結合詩經、淇河文化,完善竹文化的淇澳翠境園、具有櫻花特色的淇水櫻華園等,全力打造淇河兩岸具有文化內涵的公園綠地景觀。

以人爲本守正創新

煥發城市發展新活力

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享有者、鄉愁的傳承者。鶴壁市城市管理局在城市建設中融入地域文化,不僅傳承了文脈,也滿足了羣衆文化生活需求。建立了《鶴壁市具有歷史價值的公園保護名錄》,制定《鶴壁市加強具有歷史價值的公園保護管理實施方案》,劃定保護紅線,確定保護責任人,定期開展巡查養護。同時,持續推進城市綠地服務功能提升,指導各縣區新增園路、座凳、公廁、衣帽架等,不斷完善服務功能,進一步滿足市民需求。

加大“讓文化融入綠地,讓羣衆重歸自然”文綠融合建設,指導各縣區在“一刻鐘(15分鐘)生活圈”建設過程中,結合公園綠地建設,高標準建設了65座淇河書屋,爲市民提供隨時隨地的閱讀空間,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鶴壁市依託具有厚重歷史文化的淇河生態風貌帶、展現櫻花文化的華夏南路帶狀公園、留住鄉愁記憶的向上園等公園遊園、休閒城市廣場,組織社會各界積極開展淇河詩會、櫻花季、中原文博會等文化交流、展示、科普活動,讓歷史遺存留下來、“活”起來,讓人們在30公里詩河畫廊、1500多首佳作中品讀詩經文化,在朝歌文化園領略商朝遺風,在芝麻官遊園聆聽優美戲曲,在向上園尋覓老城記憶,在淇河書屋感受心靈寧靜,在園中感受文化魅力,在“以文促綠、以綠彰文”中實現生態資源與文化資源交相輝映。(鶴壁市委宣傳部供稿 作者:肖莉萍 李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