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彩禮歸“禮” 弘揚社會新風(人民時評)

燕 陸

隨着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直播已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近期,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官方賬號進行了一場特殊的直播:圍繞5起相關案件,執法人員上門執行“退彩禮”,並進行實時解說普法,吸引衆多網友圍觀。

以直播形式對涉彩禮糾紛案件進行集中執行的展示,既是一堂有針對性的普法課,讓羣衆看到法律威嚴和司法公正,也有利於傳遞正確的婚戀觀,倡導健康、節儉、文明的婚嫁之風。這場意外走紅的直播活動,折射出人們對彩禮話題的持續關注。

作爲我國古代婚姻風俗中的“六禮”之一,彩禮是男女雙方締結婚姻的重要象徵,蘊含着雙方及其家庭對婚姻的美好期盼。但一些地方出現了以高額彩禮、“天價彩禮”作爲婚姻“價碼”的現象,甚至引發衝突糾紛案件。這不僅背離了彩禮的初衷,也破壞公序良俗。彩禮看似是小事,實際是影響社會風氣、關乎社會治理的大事。

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正式施行。該規定強調禁止以彩禮爲名借婚姻索取財物,並對彩禮範圍、返還條件等予以規範,明確不僅要考慮雙方是否辦理結婚登記、共同生活,也要根據彩禮實際使用及嫁妝情況,綜合考慮彩禮數額及孕育情況、雙方過錯等事實,並結合當地風俗,最終確定是否返還以及返還的具體比例。這些規定通過明確裁判規則,引導羣衆更加理性地看待彩禮問題,讓彩禮迴歸“禮”的本質。

2021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4年對高額彩禮、大操大辦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整治提出工作要求;農業農村部將移風易俗納入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推廣高額彩禮治理“一張圖”工作流程;全國婦聯在全國確定了一批移風易俗工作試點,探索立足婦聯職能優勢、推進移風易俗的有效模式……一系列務實舉措,引導構建和諧婚姻關係,推動婚俗走向健康文明。同時,隨着婚俗改革深入推進,多地創新工作舉措,弘揚“婚事簡辦”社會新風、倡導簡約適度的婚俗禮儀,助推文明風尚深入人心。

推進移風易俗,不是要一刀切地否定傳統風俗,而是旨在改變盲目攀比等不良風氣,減輕羣衆在婚喪嫁娶中的支出負擔。“禮,與其奢也,寧儉”,讓彩禮迴歸“禮”的本質,不僅需要整治高額彩禮的“標”,更應聚焦深化婚俗改革的“本”。一方面,要爲適齡男女青年提供更完善的婚姻服務,幫助年輕人減少“甜蜜的負擔”。另一方面,要加強困難家庭兜底保障,注重保護女性權益,讓女性在婚姻和生育中享有更多安全感。

河北河間,23對新人蔘加低彩禮集體婚禮,領取新婚文明家庭證書和新婚賀禮;江蘇蘇州,“乘着地鐵去結婚”成爲城市新品牌;重慶涪陵,一對新人用公交車當婚車……婚戀新風尚,日益在年輕人中流行。讓婚姻始於愛,讓彩禮迴歸合情合理,必將成就更多美好,更好守護社會文明。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1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