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頭產品持續放量,榮昌生物一季度增收不增利,ADC商業化競爭升級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羽岐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ADC(抗體偶聯藥物)明星藥企榮昌生物(09995.HK;688331.SH)虧損持續擴大。
4月27日,榮昌生物發佈2024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收同比大增96.41%至3.3億元,歸母淨利潤爲虧損約3.49億元,這一數字在2023年同期爲虧損3.24億元。
另據2023年年報,2023年,榮昌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0.83億元,同比增長40.26%,但歸母淨利潤則從上年同期的虧損9.99億元進一步擴大至虧損15.11億元。
榮昌生物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營收增加系公司商業化產品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泰它西普(商品名:泰愛)和國內首個原創ADC藥物維迪西妥單抗(商品名:愛地希)的銷量增加,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同比減少,系本年各研發管線持續推進、多個創新藥物處於關鍵試驗研究階段,研發費用大幅度增加。
年報顯示,2023年,榮昌生物全年研發費用爲13.06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3.01%。
此外,商業化銷售投入團隊建設費用和學術推廣活動開支也在增加,2023年,公司腫瘤科商業化團隊涵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單位的近250個地級市超過2000家醫院。截至2023年12月31日,腫瘤商業化團隊已完成超過650家醫院的藥品准入。這一年,榮昌生物的銷售費用爲7.7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5.90%。
另據一季報,2024年第一季度,榮昌生物的研發費用爲3.31億元,同比增長32.62%;銷售費用爲1.88億元,同比增長18.81%。
就如何提振業績及後續規劃等問題,4月28日,時代財經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榮昌生物證券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領導層/管理層會根據公司的運營推進。日前,我們已經在投資者電話會上就年報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後續我們也會針對一季度的情況召開說明會。”
憑藉維迪西妥單抗,榮昌生物打響了國內ADC賽道佈局的第一槍。
維迪西妥單抗是一種新型抗HER2 ADC,2021年6月被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上市,用於至少接受過2種系統化療的HER2過表達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胃癌(包括胃食管結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療,成爲國內繼羅氏的Kadcyla、Seagen/武田的Adcetris後,第三個獲批的ADC藥物,也是國內創新藥企首款自主研發並獲批的ADC藥物。2022年1月,維迪西妥單抗第二項適應症獲批,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含鉑化療且HER2過表達即免疫組化檢查結果爲2+或3+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
維迪西妥單抗不止在中國佈局,早在2021年,榮昌生物就與生物製藥公司西雅圖基因(Seagen Inc. ,SGEN.US)達成一項全球獨家許可協議,用以開發和商業化ADC新藥維迪西妥單抗。
不過,維迪西妥單抗並未給榮昌生物帶來最佳的利潤,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錄得鉅虧。截至2023年,榮昌生物的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還有7.27億元,在港股18A藥企(指通過港交所18A章節規則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中只能排在中游位置。
爲了給新藥研發項目提供資金支持,今年3月底,榮昌生物發佈定增預案,計劃最高募資25.5億元。榮昌生物亦在預案公告中提及,通過本次發行,公司將藉助資本市場平臺增強資本實力,緩解流動資金壓力,提高抗風險能力。
要想在業績上有所提升,不僅需要研發產品的快速推進,還要進一步拓展現有產品的商業化範圍,以及選取最佳的商業模式。
頭豹研究院醫療行業高級分析師荊婧告訴時代財經,部分研發企業選擇自建產能,通過自有工廠完成由生物偶聯至製劑灌裝的整個過程,而將抗體、連接子和毒素等生產環節外包。另有部分企業選擇專注聚焦藥品的臨牀研發,將生產流程全部外包。綜合來看,ADC藥物的商業化模式選擇取決於自有產能承載力和CDMO合作模式的成本,生產企業需根據自身生產條件對自產和外包比例進行把控,以實現產品管線的利益最大化。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10款ADC產品上市,中國市場上市的ADC產品也已經超過5款。另據德邦證券統計,2021年-2023年5月,國產ADC出海交易金額已經超過200億美元。
荊婧表示,中國ADC藥物的研發雖起步較晚,但近年研發持續發力促使中國品牌階段性進展逐步趕超全球。
儘管交易額居高,上市速度也在加快,但在已獲批產品已經佔得市場先機、行業競爭也日漸白熱化的情況下,後來者無論如何實現利益最大化都似乎難以在“卷王”賽道中擠出一片天地。
以明星ADC產品德曲妥珠單抗(研發代碼DS-8201,商品名:優赫得)爲例。根據阿斯利康發佈的2024年一季報,優赫得一季度在全球銷售額爲8.79億美元,在2023年同期這一數字爲5.31億美元,同比增長66%。其中,優赫得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額爲4.23億美元,中國市場亦在快速放量。
另據醫藥魔方數據庫,截至2024年1月,在全球共有324個ADC項目進入臨牀階段,但其中大部分處於臨牀早期,仍處於I期早期臨牀的有187個,佔比高達58%。
荊婧對時代財經指出,當前已上市藥物並未充分覆蓋全類型靶點抗體和細胞毒素藥物,因此後來者仍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對於同靶點賽道,ADC新藥仍存在商業化機遇,適應證差異化和產品療效優化成爲此路徑下的首選。
對ADC的未來發展,睿智醫藥抗體研發部總監樑貴合告訴時代財經,“目前ADC藥物的發展有如下幾個趨勢:雙抗ADC、新的鏈接子-荷載,以及向XDC拓展。如雙抗ADC比傳統的單抗ADC具有增強靶點內吞和藥效,以及增加靶向特異性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