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30萬人心房顫動 猝死機率是一般人2.36倍

猝死4大風險因子爲「SACAF」,其中的S代表sex(性別),特別指男性。A代表age,年齡小於65歲。C代表cardiovascular diseases(心血管疾病),曾有心血管病史。AF代表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顫動),滿足這4項危險因子,發生嚴重VT/VF(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導致猝死的機率特別高,尤其心房顫動者,相較一般人,有高達2.36倍的猝死機率。(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盛行率約2%~4%,推估全臺應有30~40萬人罹病。(林周義攝)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盛行率約2%~4%,推估全臺應有30~40萬人罹病,但因心房顫動約有3分之1的患者爲無症狀,且多數有症狀者爲陣發性發作,實際確診人數被嚴重低估。若未接受任何治療,患者恐揹負中風與猝死的風險,猝死機率是一般人的2.36倍。

80歲的老伯伯,某次意外發生腦中風,到醫院做了多項檢測、使用心電圖,卻沒抓到心律不整證據,未對心房顫動特別服藥。過了半年,老伯伯再次腦中風,被緊急送醫後,醫療團隊將偵測時間拉長,才發現老伯伯有心房顫動,提供對應的藥物後,老伯伯就再也沒有中風,遠離猝死危機。

在心律不整中,心房顫動相當常見。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張伯丞說,成年人心房顫動盛行率約2%~4%,然而盛行率會隨年紀成長,70歲以上民衆,心房顫動比率約有1成。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溫明賢表示,心房顫動發生時,心臟就像發抖一般,無法正常規則跳動送出血液,當血液滯留在心房內,血栓的風險就會增加;當心跳恢復正常,血栓很容易隨着血流到達腦部,導致嚴重腦中風,增加猝死風險。

北榮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子凡表示,前述老伯伯第1次中風應就是心房顫動所致,心房顫動的中風預防方式不同,一般的中風預防,吃的是阿斯匹靈,但若爲心房顫動患者,使用的應爲抗凝血藥物。老伯伯第1次就醫標準策略是照心電圖、24小時監測,但是後來拉到1、2周,就監測到心房顫動的問題。

趙子凡表示,在80歲以上年長者中,大約每10人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若伴隨其他慢性病,危險性就越高。心房顫動無症狀患者,發生腦中風危險與有症狀病患相同,如發現自己常常心跳不規則、忽快忽慢,要趕緊到醫院檢查。

中國附醫心臟血管系主任張坤正表示,2016年《Mayo Clinic Proceedings》醫學期刊中,一篇針對當時臺中市270萬人心因性猝死數據發現,約19%與心律不整有關;而臺大醫院、林口長庚、臺中榮總、中國附醫、高雄長庚,5大醫學中心在2021年發表的研究指出,猝死4大風險因子爲「SACAF」。

張坤正表示,其中的S代表sex(性別),特別指男性。A代表age,年齡小於65歲。C代表cardiovascular diseases(心血管疾病),曾有心血管病史。AF代表atrial fibrillation(心房顫動),滿足這4項危險因子,發生嚴重VT/VF(心室頻脈與心室顫動)導致猝死的機率特別高,尤其心房顫動者,相較一般人,有高達2.36倍的猝死機率,建議及早就醫檢查,加強控制病情,以免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