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民營企業要腳踏實地,不躺平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 賀泓源 北京報道“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是一脈相承,不斷成長和優化的。”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2025年全國兩會媒體溝通會上表示。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劉永好提交了5份提案,聚焦三農問題、民營經濟發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三大領域。提案內容包括加快推動高新技術與傳統產業結合;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效能;築牢畜牧業根基,從小規模向大規模邁進,如何讓農民獲利,公司如何與農民共進;如何制定牛奶標準、完善冷鏈物流體系、提升消費者信心等具體方向。

自1993年當選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開始,劉永好已履職全國兩會33年,擔任過六屆政協委員、一屆人大代表。履職30多年來,劉永好的聚焦點早已超越新希望集團本身。

在2025年2月17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他參會並作爲民營企業代表之一發言。劉永好表示,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言的六位嘉賓中有五位來自科技行業,自己則是傳統產業代表。表明傳統產業依然是國家經濟的支柱,傳統產業依然很重要,特別是農業,生產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不可或缺。但傳統產業必須轉型,走新質生產力的道路。

“作爲民營企業,不躺平,要有所作爲,迎接新的格局。”他表示。

顯然,這次民營企業座談會給劉永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國家最近這一年來,出臺了很多推動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從政策上對民營企業越來越有利。”劉永好表示。

他指出,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後,各地迅速行動,加大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力度,多措並舉惠民生促進消費,提振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

“爲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精神,我們要用新質生產力來武裝,加快創新升級;我們要腳踏實地,不躺平、不焦慮、認真面對格局。一方面將緊抓育種、飼料配方等生物科技研發,提升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則要抓好日常管理,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來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這是國家的政策,也是時代發展的方向。”劉永好稱。

同時也要看到,在宏觀環境變化的背景下,市場波動尤爲顯著,尤其是對小微企業的影響更爲突出。

“小微企業確實面臨一定壓力。這些壓力體現在:小微企業科技智能化不足;小微企業財務報表歷史記錄有限,存在融資難問題;社會升級轉型的快速推進也給小微企業帶來了新的壓力。”劉永好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好消息是,隨着一系列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地,小微企業面臨的困境正在得到有效緩解。

“國家出臺了許多支持政策,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貸款利率也在持續下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也在積極探索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途徑。小微企業是經濟的根基,我們希望大型企業能夠發揮引領作用,通過‘大手拉小手’的方式,與小微企業攜手共進,實現共同發展。許多大型企業通過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成百上千家企業共同成長,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他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一步解釋道。

另外,劉永好還提到,消費補貼的範圍也可進一步拓展。特別是針對小企業、小微企業以及農業企業生產的農產品和家庭必需品,這一類剛性需求且重複消費的商品。他表示,國家除在家電、汽車領域給予補貼外,還應根據不同地區和需求發行消費券,以形成更全面、更立體的支持體系,既推動消費又改善生活,實現一舉多得的效果。

74歲的劉永好,依然保持着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精神。

他表示,自己經常去其他企業參觀,學習對方的管理和技術。不僅會進行大量閱讀,也緊跟科技潮流。

劉永好下載了幾乎所有當下流行的AI大模型APP,從豆包到KIMI,再到DeepSeek。“我會比較哪個好用,哪個不好用。我一直跟我的同事們強調,我們一定要了解它、學習它、使用它,這些新技術一定會給企業帶來好處。”他說道。

毫無疑問,DeepSeek給劉永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樣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的DeepSeek創始人樑文鋒向劉永好透露,DeepSeek的員工規模僅爲160人。“Deepseek是最新、全開源的,成本比較低。學習大模型,對我們來說,要收集小數據,進行精細化管理。代入大模型,提升我們的效率。”劉永好分享道。

此外,宇樹科技的機器人也給劉永好帶來了深刻影響。 “年輕人更懂新的科技,更能幹,他們敢闖。”他這樣評價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

事實上,劉永好已經將AI技術融入企業的經營管理中。

新希望集團常務副總裁、首席運營官李建雄表示,新希望正在嘗試“AI+現代農業”的探索,未來隨着人工智能的應用,可以在飼料配方、育種的基因檢測、冷鏈物流效率、疫病防控等方面帶來積極改變,新希望也希望在未來嘗試藉助人工智能,來分析預測豬週期。

在行動上,新希望已成立了好幾個機器人公司。“像切菜,用機器人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質量得到保證。”劉永好稱。

值得一提的是,劉永好領導下的新希望集團也在積極擁抱技術變革。公司在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領域進行了多項投資,展現了其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

“我很羨慕年輕的同學,他們比我小50歲,但是他們出生就是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理解更深。假如我還是20多歲,我一定積極地參與到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業中去。我羨慕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因爲科技在進步,一個最偉大的變革,人工智能將會席捲整個社會方方面面。”他感慨道。

對於未來,劉永好顯然充滿信心。“中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沒有變,中國改革開放形成的消費能力和經濟格局沒有變。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科技持續發展,週期的波動正在逐步走平。總有一些企業在新格局下,會求得新發展。”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