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彥/921震後20年 國人真的有防災意識嗎?

持續推動防災教育,讓國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具有危機意識,纔有能力在第一時間採取正確反應。(圖/臺南市政府提供)

邱文彥臺灣海洋大學講座教授

921震災迄今20年,臺灣雖積累多年經驗,但面臨日益逼近的強震週期,參考日本經驗,仍應審慎思考全國的防災大戰略。

日本311震災,不但強震屋毀,尚伴隨海嘯火災核輻射外泄等複合性災害。我國經常發生地震水災風災和氣爆等不同災害,勢須參酌國外經驗,統合相關資源與力量,使各地區能應對各種災變,也能在經驗中不斷學習成長。

我國雖制定「海岸管理法」及「國土計劃法」,都與藍色國土規劃密切相關。不過,臺灣海洋研究常被忽視,海岸及海洋的規劃又缺乏經驗。例如,新竹離岸風場環評時,曾有委員指出風機可能坐落在海底斷層上,顯示國內對於海底斷層、火山等基礎調查研究有所不足。日本311海嘯對沿岸三至五公里範圍造成重大損害,未來國土計劃和國家重大計劃,應該模擬如氣候變遷暴潮、海嘯等風險,落實在國土空間規劃

學校社區必須結合。學校不僅是學習空間,也是社區防災中心因應高齡化和少子化趨勢,閒置或廢棄校園,應該轉作地區創生、社會照護和學習中心。

臺北都會區人口密集都市危老舊屋如何加速更新,顯然需要全盤對策和具體的執行方案。(圖/記者曾俊豪攝)

當前日本防災重點之一,系在應對「南海大地震」,強化首都圈的防災計劃。臺北盆地地質軟弱、房屋老舊、耐震堪虞。臺南地震時,一棟維冠大樓倒塌,使救災體系人仰馬翻。我們是否準備好因應大規模、近乎毀滅性災難政經中心的臺北都會區和人口密集的都市,危老舊屋如何加速更新,公共建築和一般民宅又如何強化耐震及防災,顯然需要全盤對策和具體的執行方案。

完善準備,始終是減災、防災最高原則。未來防災策略,應着重社區自主防災,持續推動防災教育,讓國民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具有危機意識,也有能力在第一時間採取正確反應。災害實景模擬與展示,持續提醒人們,十分重要。

災害防救已列入環境教育八大領域中,但關鍵是如何落實。

熱門推薦》►有人會說劉銘傳的「軌道建設」當初做錯了嗎?

►推動臺灣2030年市區公車電動化的建議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原刊自《聯合報》,請勿任意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