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男男宮斗的正確打開方式

不就是劇透嘛,誰還沒個原著黨朋友。

啓蒙於《金枝欲孽》,進階於《宮心計》,看膩了《甄嬛傳》,吐槽夠了《如懿傳》,究竟誰是《萬凰之王》?終於,“宮鬥界”出現了新品類——《慶餘年》,爲“宮鬥迷”們開發出新領域。

誰說宮鬥是女子的專屬?範閒與皇子們之間的宮鬥可一點也不遜於後宮嬪妃,女爲國母后位而機關算盡,男爲九五至尊而明爭暗鬥!通過《慶餘年》原著,讓我們從五位皇子的視角,解讀一下“男男宮鬥”的別樣風情。

大皇子李承儒和端妃最大共同點是:公認的局外人。大皇子從出生之時,就註定了與皇位無緣,他的母親是東夷俘虜,他的正妃是北魏公主,似乎作爲皇子他最大的作用就如他那頗具惡趣味的封號一樣——和親(王)。他是奪位戰中最不具備威脅性的,所有人都不會將其視爲競爭對手,再加上他的“將軍”副屬性,無論哪個兄弟繼位都不會苛待於他,使得他成爲所有競爭者的拉攏對象,展現出皇家難得一見的“兄友弟恭”。

這場宮鬥中,他完全可以和無子無寵的端妃一樣坐山觀虎鬥,然後出於個人原因和時勢所迫,他還是入局了。這個原因是上一代的恩怨:葉輕眉曾保全了寧才人和未出生大皇子的性命,是母子倆的恩人;陳萍萍在逃亡路上與寧才人暗生情愫,是寧才人的愛人;慶帝明知這一切但依然默許了對葉輕眉的謀害,殘忍的拆散了陳寧戀,是寧才人的仇人。這一切愛恨情仇其實都被大皇子不聲不響的繼承了,他遵從母親的囑託,無論局勢如何衍變,保全恩人之子範閒是最高優先級。所以在宮鬥中他從不選邊站,超然於外,但每每看似公允的行動實則都在暗中幫了範閒的大忙,就如同端妃那樣,運用自己與皇帝的情誼,多次巧妙的替甄嬛解圍,兩人都是以心照不宣的方式,與自己有實無名的盟友扶持前行。

另一個層面,身爲皇子他亦有自己對家國情懷的堅持。在最後的皇城爭奪戰中,他帶領親兵登上正陽門,力抗太子和二皇子的逼宮聯軍,除了對於範閒的信任,更是因爲那份慶帝的“遺詔”,這是他對慶國的守護和對父皇的忠誠。當然,也是由於這份忠誠,他看似是無法替母親復仇的,然而世事偏就如此環環相扣,他所支持的範閒,最終完成了“弒父”壯舉,一代恩怨就此瞭解。

在這場宮鬥中,他始終遵從這“爲人子”和“爲君臣”的道德準則,順勢而爲,得以快意恩仇,最終攜妻帶母,去封地東夷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就如同端妃一樣,以太妃尊榮安享晚年。

兩人都存在着類似的“三段式”心路歷程:奉命行事→受挫醒悟→黑化搞事。

金玉妍作爲嬪妃,主要責任是“開枝散葉“,她超額完成任務,生下了皇帝登基後的第一個“貴子”,隨後在宮鬥中期落敗降位,旋即依靠母族得以復位,她才意識到:自己只不過是生育機器、和親工具人罷了,並沒有人真正支持她坐上後位,隨後她無所不用其極的謀求兒子上位,以期自己升級爲太后,可惜手段雖有,到底技不如人。二皇子也經歷了類似的軌跡。

十三歲封王、十四歲開府建牙、十五歲旁聽政務,這一切都是慶帝給予二皇子的超標待遇,他甚至還稱自己的這個兒子只做個親王是委屈了人才,這同朱棣對漢王說“汝努力,世子多疾”的典故如出一轍,已經不是暗示而是明示:去和太子搶吧,我看好你呦!在這個階段二皇子聽從父親的安排,做一塊太子的“磨刀石”,本來一切順利,直到碰上了自己的宿命之敵——範閒。

在與範閒最初的對抗落敗後,他被剪除了羽翼。按說此時他已經完成了“磨刀石”任務,可以如範閒安排的那樣:失去雄心,安心做一個閒散王爺。然而,慶帝的PUA加上自我洗腦,已經讓他迷失了自我,認爲自己真的有能力有手段去爭一爭皇位,尤其是在娶了葉靈兒獲得軍方支持之後。所以他放膽跟隨長公主武力奪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最終,他悲哀的發現:太子是長公主的棋子,葉家軍是慶帝的棋子,自己只不過是棋子的棋子,一個笑話而已。

原著中描寫二皇子兵敗自盡的章節叫“憤怒的葡萄”,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隱喻,《憤怒的葡萄》是美國現代小說家的,描寫了經濟危機背景下,破產農民對不公的社會制度的控訴,而“葡萄”作爲二皇子最愛吃的水果,同樣具有一定的象徵意味。他服毒後依然吃着葡萄,邊吃邊吐血邊控訴父皇對自己的控制,並留下了“鰥、寡、孤、獨”的詛咒。

他悲劇的根源是慶帝遴選繼承人的“養蠱”策略,慶帝既不信任自己的兒子們能像自己一樣征服天下,又和所有的帝王一樣恐懼下一代過早稀釋自己的權威,於是操縱皇子們的內鬥,貌似符合權利規則,代價卻是泯滅親情。

不過,二皇子還是有一點勝過金玉妍的,金玉妍一生都未得到丈夫和情人的真愛,李承澤終究還是有一個葉靈兒生死不棄。

一個嫡長的太子,一個原配的皇后,他們都是本應該站在宮斗食物鏈頂端的人物,然而卻成了宮鬥最大的失敗者,因爲別人失敗的後果只是沒有搶奪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已,而他倆失敗的後果則是失去了自己本已擁有的東西。

這兩個人的失敗都在於不自信引發的盲目出手,身爲擁有絕對優勢的上位者,其實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步步爲營走向自己的目標,然而倆人自降身份,將其他人視爲平等的對手,庸招頻出,自爆短處,招至羣起而攻之,真真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也許,對於身份認知的缺失早已註定了他們的結局。

原著中,慶帝曾這樣對陳萍萍評價太子:“我看了太子十年,他是位無情中的多情者,守成尚可,只是朕去時,這天下想必甫始一統,亂因仍在,他又無一顆鐵石心腸,又無厲害手段,怎樣替朕守住這大一統的天下?”如果太子聽到這段話,那麼就應該從自取其辱的宮鬥之中抽身出來,韜光養晦,輔佐父皇早日統一天下並祈禱他長命百歲,以待父親駕崩之時已然天下大定,那麼自己這個佔着倫理大義的“守成之君”自然順利登極,有驚無險。

然而作者並沒有給太子劇透,反而給了一個嘲諷的名字——李承乾。現實歷史上也曾有一個李承乾,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這個唐朝李承乾同樣以嫡長子的身份被冊立爲太子,弟弟魏王李泰因表現出衆而受到李世民喜愛,他便試圖暗殺李泰,沒有成功,隨後起兵逼宮,謀反失敗,被廢流放。對了,就像太子與長公主的不倫戀一樣,唐朝李承乾也有一條不便公開的感情線——他曾寵幸一名樂人男寵,在其被李世民賜死之後甚至數月稱病不上朝。可就算這樣,直到他謀反之前,李世民都未曾有過易儲之心,可見爲了國家的穩定,除非十惡不赦的大罪,皇帝是不會輕易更換太子的,可惜在《慶餘年》的那個紀元裡,《唐書》並沒有流傳下去,慶國的太子失去了一個“以史爲鑑”的機會。

太子,來世請你克服不自信,也許這樣可以遮掩自己懦弱的一面,遠離宮斗的殘酷考驗。

“這個世道很變態,你若不變態,怎麼玩轉過來”——範閒的這句話代表了他和安茜的心理動機。他們本無意宮斗的,都因爲不得已的原因被迫入局,而一旦入局成爲事實,他們就能馬上調整心態,放棄自己本來的定位,迅速適應新身份,以高超的手段應對明爭暗鬥。

如果可以選擇,範閒是想做個紈絝、做個詩仙、做個巨賈、做個權臣,從頭到尾都未曾想過當皇帝,就如同安茜只想以宮女的身份熬夠年限,出宮和奶奶團聚。然而紛爭不是你不想就不會來。奶奶被害後,安茜迅速轉換爲妃嬪身份去爭寵復仇,而範閒則是給自己定位爲帝師——我並不想做皇帝,但可以造出一個想要的皇帝。

其實,範閒也明白,就算自己無心奪嫡,也必定會捲入宮鬥,因爲他爲母復仇的目標就在宮中,就在那座很多人誤以爲他有意的龍椅上。聰明的他,給自己尋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身份牌——帝師,所以他帶着三皇子下江南,言傳身教讓其理解自己的治國理念,就如同當年葉輕眉對慶帝做的一樣。而對於來自其他的勢力的挑釁,他完全不在乎,細數一下:監察院、內庫、宜貴嬪/寧才人、範府/柳府、戰豆豆/海棠朵朵、霸道真氣…… 對應:特務機構、經濟後盾、後宮、外戚、外部勢力、自身功夫……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憑這樣的實力,任何宮鬥想輸都難!所以他需要操心的是如何贏得漂亮,如何在贏的同時達到若干小目標。

他想在宮鬥中保全異母兄弟們的性命、他想入範氏族譜報答範健舍子而救的恩情、他想讓愛人不會因爲岳母消亡而過度傷心、他想弄清葉輕眉死亡的真相、他想替五竹叔找回更多的記憶……他想要的太多了,所以註定要比其他人鬥得更辛苦,陰謀加陽謀,大手段配合小手段,將這場本來普通的奪嫡之戰提升到了影響天下大勢和未來的高度。

最後,他毫無懸念的將自己的學生兼弟弟送上了皇位,也過上了自己期盼的逍遙生活,哪怕身爲皇帝的學生上門也愛答不理,頗有幾分謫仙風骨。屠龍少年最終並未成爲惡龍,手中的匕首化作了西湖邊的杏花煙雨。

宮鬥,有人鬥得頭破血流,也有人不聲不響撿漏成功,比如《萬凰之王》裡的靜瑜。她本來不過是全妃伊蘭和皇后沅宛宮鬥中不起眼的小配角,然而當兩位BOSS鬥得兩敗俱傷之後,誰想到我反倒成爲笑到最後的人?三皇子李承平同樣如此,在二皇子與太子的鷸蚌相爭中,成爲了最終得利的漁翁。

在所有人的概念裡,三皇子還只是個孩子(呃,好吧,儘管他是抱月樓的幕後大老闆,但從八歲的年齡上看絕對是個孩子),但用範閒的話來說:老李家的小子沒有一個簡單!每個皇子的內心深處必然都有一枚皇帝夢的種子,這是血脈的烙印,情勢不利則陷入休眠,一旦有了機會,種子就將生根發芽。而最早察覺到這個機會的是三皇子的媽媽宜貴嬪。

宜貴嬪應該是後宮中最早意識到範閒無意爭位的人之一,當範閒開口稱呼自己爲柳姨並親自教導三皇子之後,她敏銳的分析出:範閒這是以外戚和帝師的身份主動站隊自己兒子!甚至可以說範閒是三皇子這隻冷門股的唯一天使投資人!不知她在背後是如何和兒子傳授機宜的,而顯然三皇子是一個聽媽媽話的好孩子,牢牢抱緊了範閒的大腿。從此他不必在乎二哥的計謀有多高明,無需操心太子哥哥的實力有多強大,只要對範閒這位名義上的表哥,暗地裡的親哥,現實中的老師言聽計從,就可以好風憑藉力,坐上了那把別人到死也沒摸到邊的椅子。什麼宮鬥不易?李承平曰: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歷史像一個輪迴,三皇子的爺爺當年還是誠王的時候,也和三皇子一樣是奪嫡之戰中的小透明,是靠葉輕眉用一把巴雷特幹掉了最有競爭力的兩位親王(順便說一聲,其中一位親王有個孫女叫李離思,現在化名司理理),誠王才登上了龍位。兩代之後,葉輕眉的兒子範閒用計謀搞掉了最有競爭力的兩位皇子,用同一把巴雷特幹掉了慶帝,將最沒可能的三皇子送上了寶座。可見——宮鬥最強的武器是狙擊槍啊!

後宮裡的宮鬥,所有計謀的都指向一個人——皇帝,而前朝的宮鬥則涉及更多的利益羣體,皇子、朝臣、軍隊、皇商、敵國勢力……所以女女的宮鬥充滿了狗血,男男的宮鬥充滿鮮血。原著中更多血腥和黑暗的細節,並不適合出現在影視劇中,但已然可以讓觀衆們感受到與傳統宮鬥不一樣的風味!

最後說一句:本文是基於《慶餘年》原著所寫,電視劇《慶餘年》的內容多有改編,所以並不一定涉及劇透,請大家安心繼續追劇,至少電視劇裡很多段子和熱梗是原著裡沒有的,可以笑着嗑CP。

編輯:Yuri

撰文:魚龍曼衍

排版:小奕

設計:姜黑勒久

圖源:豆瓣 /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