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回款?清退通知?清退登記?別讓騙子再騙你一回
一通陌生電話打來,告知你被騙的錢款現在開始資金清退,只需添加“客服”,登錄“官網”填寫信息,便可排隊等待退款。注意了,這可能是騙子的新花招!
今(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發佈消息,有不法分子借“清退回款”之名,冒充官方人員、僞造金融監管部門文件,悄悄撒下了詐騙的大網。其作案手段如下:
手法一:僞造金融監管部門文件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冒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名義,通過電話短信、快遞信函、互聯網等渠道,發佈“P2P出借人風險專項清退通知”“金融平臺清退通知”等虛假信息,引誘投資人通過所謂“官方回款渠道”進行“清退登記”。投資人註冊登記後,不法分子再以需要繳納保證金等作爲回款條件,詐騙投資人錢財。
手法二:假冒金融監管部門受理投訴實施詐騙
消費者在非官方渠道投訴後,不法分子利用非法獲取的消費者手機號碼、投訴內容等信息,以“解決投訴”“理賠退費”等爲由聯繫消費者,誘導其點擊“XX監管部門在線理賠中心”等虛假鏈接或者利用視頻會議軟件創建所謂“XX監管部門會議室”,誘騙登錄並開啓屏幕共享,從而騙取銀行卡號、網銀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盜取消費者資金。
手法三:冒充金融監管人員以“消除徵信不良記錄”實施詐騙
不法分子假冒金融監管部門工作人員,利用非法收集的銀行卡號、貸款額度等個人信息,通過電話、社交軟件等聯繫消費者並騙取信任,謊稱消費者在使用信用卡、互聯網貸款等借貸產品時產生逾期記錄,將被列入“徵信黑名單”,如要“修復徵信”,需向指定的“專用賬戶”轉入資金進行“信用佐證”,並稱該筆款項隨後將予退回。一旦消費者信以爲真地操作轉賬,不法分子迅速轉移資金並藏匿。
以上詐騙手法均爲非法冒用金融監管部門名義,利用部分金融消費者急於解困、挽回損失等心理特點進行詐騙。重慶監管局提示:金融監管部門不直接辦理金融業務,也不會與消費者有任何資金往來。金融監管部門從未設立或者授權設立P2P、投資理財等“回款渠道”,不會通過QQ羣、微信羣、交易平臺等面向社會公衆開展資金清退工作。請消費者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消費者如果有借款、理財、保險等金融需求,應通過具備相應業務資質的機構獲取金融服務。
一旦遭遇詐騙或者發現涉嫌違法犯罪線索,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反映有關情況,不可輕信網絡上自稱“網警”“黑客”等組織或者人員,避免再次受騙。同時,注意留存證據,積極提供線索,配合公安機關案件偵查,盡力挽回損失。
上游新聞記者 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