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宮遶境紅壇、角頭拚場比財力 立委憂恐成3輸局面

臺北市長柯文哲(前排中)8日前往艋舺青山宮參拜,對日前廟會遶境噪音民怨,柯文哲坦承類似活動有很大改善空間。(範揚光攝)

艋舺青山宮年度遶境盛事日前落幕,但也引發不少民怨,要怎麼改善成爲未來重點。對此,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認爲,從地方政府廟方參與者都應調整,且要找回社區居民投入遶境活動,否則都靠外包人力無法獲得在地民衆支持,恐造成三輸局面

臺灣廟宇文化流傳已久,傳統宮廟文化與居民之間的衝突時有所聞,並非艋舺地區的單一現象,邱顯智在《ETtoday新聞雲》投書指出,現今社會型態改變,參加公廟活動的人相對較少,繞境活動也和社區居民的日常成爲平行線,互相嫌惡

隨着臺灣宮廟數量不斷增加,邱顯智表示,職業化的外包陣頭也逐漸興起,相關人力需求上升,而爲營造熱鬧場面,「紅壇」變成了各爐主、頭家、角頭勢力展示財力的地方,在艋舺,也催生了紅壇的拚場。

青山宮165週年,今年因大量紅壇設立,導致遶境活動時間拉長。(黃瀞儀攝)

邱顯智直言,所謂艋舺文化,就是黑灰色經濟的地方勢力,包括凡開發公司、租賃錢莊、殯葬業者等,有些是合法生意,但也有遊走法律邊緣。以此次青山宮165週年來看,綿延的紅毯電子花車、徹夜煙火鞭炮花費百萬、甚至上千萬的都有,但主人家面子掙到了,卻引來嚴厲批判,「想要參與慶典的居民,早已被紅壇比拚給排除,想要好好歇息的市民,卻只能忍受通宵的轟炸」,而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個三輸的局面。

邱顯智建議,地方政府應嚴格管制施放鞭炮時間,廟方對於參加遶境的陣頭,要有篩選機制,而廟方與參與者也應調整心態,把社區居民找回傳統遶境活動,而非仰賴大量外包人力,否則充足了場面,同時也失去在地居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