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躲過疫情衝擊!傳產轉型結合線上銷售 業績不畏病毒逆勢成長
面對疫情衝擊,不少企業開始裁員減薪,但仍是有不少新創企業透過實力存活下去。爲促進疫情後產業轉型及擴大產業跨域對話,臺灣民衆黨於今(22)日舉辦「共融經濟幸福永續-後疫情時代經濟論壇」,在「後疫情時代產業競爭力,新商業模式的轉型戰略」主題中,青年創業代表白馬製造總經理李明堂以及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現身說法,分享傳產轉型的成果。
▲ 白馬製造負責人李明堂。(圖/記者李毓康攝)
白馬製造總經理李明堂分享,自己從傳統產業OEM轉移到F2C跨境銷售,就能不受到庫存的壓力,而進行F2C(工廠直營)方案,替客戶找問題、量身訂做解決問題。利用現今非常流行的「臉書社團」,就已經替他集中好目標族羣,只要在其中找到解方案,就能精準接觸並取得客戶,也不需要投入資金。
李明堂指出,受到新冠肺炎影響,今年年初業績年初有下降一點,但他也召集辦公室7、8名員工,集中火力上臉書社團找問題,在2/17~5/11這段期間,零售成長39%、每個交易平均單價提升20%,足以見證商業模式改變帶來的效益。
▲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圖/記者李毓康攝)
另一方面,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指出,從前從事乳牛獸醫行業,因此看到傳統酪農業的結構性問題,才創辦鮮乳坊希望能有所改變。一開始就從網路訂購宅配開始,銷售平臺也是玩具店、藥局、寵物店等非典型通路,但透過共創共好思維、與酪農們成爲「利害相關人」,而非競爭者,持續壯大公司。
龔建嘉直言,自己不是爲創業而創業,而是看到產業問題要去解決,是「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他也認爲,疫情後很多產業結構會改變,其中也會產生很多機會,並且舉例,就像鮮乳坊一年前改訂閱製作配送模式,在這次疫情之下,業績成長了50~100%,因此他也建議有志創業者,可以去看看產業結構上問題,觀察哪些產業有破口、並且有機會做改變。
臺北市長柯文哲指出,疫情當中很多產業受創,但部分企業還是有賺錢,「轉型成功就有」,沒有辦法改變就會隨時代淘汰,因此「應變」還是最重要基礎。他說,創投一年存活率只有4%,失敗還是常態,但他還是鼓勵年輕人,面對變局勇於創建,在過程中保持創新精神。
► 企業如何抗疫求生? 誠品董座吳旻潔、雄獅旅遊總座遊國珍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