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逃債逃限高灰色產業:有人在淘寶拼多多公開叫賣“掛名法人”生意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王曉悅 主編|趙妍

近期,淘寶上突然多了一批電商公司,專門給企業提供“掛名法人”、“代持法人”服務。在宣傳頁面上,這些公司以“債務規避”、“解除(公司)異常”爲賣點,招攬中小企業主。除了淘寶,拼多多也出現類似的電商公司。

據清流工作室調查,這是一個遊走在灰色地帶的行業——企業老闆爲了規避限制高消費及債權人追債,付錢找人擔任公司掛名“法定代表人”、“監事”,“代持股東”,形成一個不小的地下市場。這些在淘寶上招攬客戶的電商公司,就是提供“掛名法人”等服務的中介。

經歷3年疫情高壓後,越來越多中小企業面臨經營困難和負債,該灰色產業也在今年迎來一段紅利期。現在,這門生意更被明目張膽地放在淘寶、拼多多上交易。這些以“商業資訊公司”、“企業服務中心”和“法務工作室”自居的中介公司,大多連營業執照都沒有向平臺上傳。

灰色產業鏈的背後,是無數知情或不完全知情的“掛名法人”。據清流工作室調查,大量的工廠臨時工、社會底層人員甚至大學生,爲了獲取快錢出售自己的身份信息用於註冊公司、變更法定代表人乃至辦理工商執照、銀行賬戶等。

部分人認爲,成爲“掛名法人”最終後果只是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及限制高消費。

但事實上,這些企業老闆尋求“掛名法人”的原因五花八門。部分公司屬於經營失敗,在某些情況下,法定代表人對債務或未實繳資金負有連帶責任。也有不法分子是爲了註冊空殼公司用於詐騙、非法集資等目的,一旦東窗事發,法定代表人很可能被刑事案件牽連。

解除異常爲主要賣點

所謂的“掛名法人”,往往用於“背鍋”。

完成工商信息變更後,“掛名法人”會成爲原法定代表人的“替罪羊”,被限制高消費、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而原本負債的老闆通過此法,不受限高等措施的威脅,也就沒有動力去償還欠下的債務,最終實現金蟬脫殼。

據清流工作室瞭解,這種賴賬手段長期存在,“掛名法人”並不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在淘寶上,有至少兩家公司註冊時間超過5年,自稱6年老店、7年老店。多位中介也表示,自己從事這行已有多年。

這種並不新穎的生意,在今年迎來了一個小高潮。

“疫情嘛,好多公司倒掉了。”“掛名法人”中介老樑說,“最近弄的都是房地產、勞務中介、餐飲、健身房這種類型的,還有科技公司。”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1到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下滑15.1%,其中私營企業營業收入下滑16.1%。國家信息中心引用天眼查數據顯示,第一季度我國有超過46萬家中小企業倒閉。

這些公司面臨倒閉、即將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的老闆,是“掛名法人”生意最大的潛在客戶。

前幾年,中介老樑一個月正常的接單量是8到10單。但今年以來,市場需求激增,僅11月中上旬,老樑就已經接單了接近20家。據清流工作室梳理,淘寶上提供掛名法人服務的電商,大多註冊於2021年年底或2022年上半年,月銷多的可達300單。

多位中介表示,變更法定代表人的手續簡單粗暴,大部分可以通過線上完成。

一位在淘寶上招攬客人的中介塗先生就稱,他可以從外地寄來“掛名法人”的身份證原件,供客戶自行變更法定代表人。根據不同城市工商局的要求,提供身份信息的“掛名法人”還能“上門服務”,但需要客戶報銷差旅費和誤工費。

混亂的市場裡,這類服務沒有標準模式,開出的價格更是參差不齊。

按照公司的需求,這些公司提供的身份信息可以用作法定代表人、監事等職務,也可以成爲股東,持有部分或全部公司股權。按照公司是否負債,“掛名法人”的價格有所不同。

老樑告訴清流工作室,如果只是要求代理人擔任職位或者股東,大概一萬多就搞定。但如果公司預計有負債,需要“掛名法人”承擔限高的後果,那麼就要按照“背賬”的數額來算。

“10萬以下,大概3到4個點。欠債100萬,差不多10萬塊錢就能解決。幾百萬,一兩個點計算。欠得越多,點位越低。”老樑表示,費用大部分歸掛名法人所有,老樑作爲中介通常抽傭一到兩成。

也有中介是一口價。另一家在淘寶上招攬生意的中介吳先生表示,如果公司有負債,短期內法定代表人需要承擔限高、失信後果的,價格會超過三萬元。如果是簡單的變更法定代表人,短時間內沒有負債,價格會低一些。

在一些貼吧、論壇裡,更有中介公開尋找“掛名法人”,跟帖的響應者不少。而在網上,不少人分享自己做掛名法人的經歷,通常個人到手的費用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

清流工作室接觸的多位中介,表示自己來自江蘇等地,但可以爲客戶提供就近城市的“掛名法人”。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存量失信被執行人592.51萬,其中浙江、江蘇、廣東分別以78.14萬、70.45萬、60.70萬排名前三。2020年和2021年,全國新增失信被執行人分別爲249.84萬和134.12萬。

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主任陳文明表示,法律層面上,法定代表人只是有限責任公司的一個職位。當公司欠債未還時,限高等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推動法定代表人去督促公司償還債務,而不是要求法定代表人償還債務。

如今,這些企業主通過變更法定代表人的方式逃避限高,也使得限高這一措施失去了原有的威懾力。

據清流工作室調查,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是所有債權人都能分清法定代表人和股東之間的責任劃分。一旦公司出事,債權人在尋求原法定代表人無果後,會根據工商信息向掛名法定代表人追債。因此,掛名法定代表人除了代替原法定代表人被限高,可能還要幫忙應付債權人。在一位中介的朋友圈招聘信息中,就明確要求掛名法定代表人“能扛事”,因爲這家連鎖店面臨幾十萬元的退款金額。

在一些中介的樸素認知裡,掛名法定代表人可以爲企業老闆規避限高、逃避債務。中介吳先生也承認,公司是遊走在灰色地帶。

“這個東西畢竟不是一個正規的行業。”吳先生說道。

但在淘寶上,這門灰色生意被允許拿到明面上交易。多位中介均表示,客戶只需在淘寶頁面下單,待對方完成法定代表人變更服務後,點擊收貨即可。

這些電商以商業諮詢公司、企業服務中心自居,更有甚者自稱法務工作室。但這些電商大多沒有上傳營業執照,背後的經營主體是什麼,客戶不得而知。

這些沒有上傳營業執照信息的店鋪,只提供了一份聲明。

聲明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及《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情形包括: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情形。

顯然,這類服務並不屬於上述情形之一,卻能在淘寶上矇混過關。

“掛名法人”可能面臨法律風險

“掛名法人”產業鏈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願意掏出身份證原件的代理人。這些甘願出售終身信譽的代理人,是什麼人?

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可能成爲中介的潛在獵物。

據媒體報道,2020年多個南京技校的9名學生,出借身份證給某介紹人用於註冊公司,獲得300元至500元不等的好處費。後來,這批公司被用於從事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爲,涉及金額巨大,9名學生也因涉嫌詐騙被河南警方刑事拘留。

更多的“法定代表人”,則來自社會底層。

據另一位中介透露,他聯繫的掛名法人,往往是在工廠打工的人。中介吳先生則表示,公司會圈養起來一批人,大都是90後,職業做這個(掛名法人),不少人名下會登記超過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老樑手下的掛名法人,也都是一些做着日結工作的臨時工。

前述中介塗先生表示,掛名法人年齡通常在20至40歲之間,都是些不在乎被限高的人。另一位中介也表示,這些人可能一輩子不需要乘坐飛機火車,也不會有貸款需求,限高、列入失信名單,對他們眼前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擔任法定代表人有一些必要的條件,要求個人沒有涉訴記錄、沒有信貸逾期,工商記錄中沒有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等。在業內,這類底子清白的人,被稱爲“白戶”。

連接這類臨時工的,往往是勞務中介。

老樑原本就從事勞務中介工作,專門介紹臨時工到工廠、快遞點、酒店裡工作。2012年前後,一家江蘇公司爲了解決100多萬的負債,讓老樑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揹債”。按照3%的提點,老樑自稱拿到了三十多萬的報酬,也同時失去了乘坐高鐵、飛機的資格。

這次經歷,讓老樑找到了賺錢的新路子。現在,他專門給負債的企業尋找掛名法人“背鍋”,從中收取不菲的佣金。老樑憑藉此前勞務中介的資源,長期養着將近30號人,定期給他們發工資。等到有生意的時候,就安排他們做掛名法人,或者由他們再介紹朋友過來“接單”。

多位中介都向清流工作室表示,這種交易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未必每一個掛名法人都清楚背後的法律風險。

部分企業主是企業面臨倒閉,希望找人“背鍋”,而掛名法人面臨的可能不僅僅是限制高消費這麼簡單。

北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在今年發佈風險提示,將身份證借給他人註冊公司,可能要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若被註冊成爲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且不能證明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相對獨立的,需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若被註冊成爲公司股東,未按認繳出資額進行出資,應在未出資範圍內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當然,原法人或股東也未必能通過此法全身而退。陳文明就表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出資額爲限對公司債務承擔責任,如果原股東實繳出資沒有到位,即使變更了法定代表人和股東,債權人也可以申請追溯原股東的出資責任。

寧人律師事務所律師馬軍表示,目前沒有有效的辦法去限制這一灰色產業。“法人變更,本身是一種正常的商業行爲,但有人用來逃廢債。只能說道德上不正確,但從法律層面看,很難約束。”他說道。

掛名法人更大的風險在於,部分不法分子通過掛名法定代表人,在幕後從事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據中介透露,不少新註冊企業也會找掛名法定代表人,更有部分要求法定代表人直接在公司上班,持續打卡一兩個月,以應付監管審覈。

北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今年提示,出借的身份信息,一旦被犯罪分子用於犯罪活動,如實際控制人利用企業實施騙取銀行貸款、詐騙保險金、非法集資等情況,公司股東尤其是法定代表人同樣面臨被刑事追究的風險。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掛名法定代表人還被要求以個人名義申請營業執照、銀行賬戶等。

根據我國刑法第280條規定,買賣營業執照的行爲已涉嫌構成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據媒體報道,隨意買賣營業執照、銀行對公賬戶已成爲給電信詐騙、網絡賭博、洗錢等犯罪提供作案工具的“黑灰產業”。裁判文書網上,就有人因爲出借身份證註冊公司、辦理營業執照,最終被判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